动辄三四十元起!为什么路边摊越来越贵?
红餐编辑部 · 2025-09-12 11:31:54 来源:红餐网 231
曾经不少凭借物美价廉、方便快捷出圈的路边摊,如今却陷入了尴尬境地。
“我们这沙县炒饭8-10块一份,路边摊则卖12块,真贵”
“夜市馄饨10块一碗,水平也就店里6块”
“地摊凉面肉沫的12块,没肉沫的10块,附近的门店才卖8块”……
近日,“路边摊比门店还贵”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再次引起网友热议。红餐网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在社交平台上确实有不少“吃不起路边摊”的感叹声在全国多地此起彼伏。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路边摊为何越来越吃不起了##路边摊为啥越来越贵#等话题热度一直不减,相关讨论更是引发上千万阅读。
比如今年7月,IP名叫“肥玟不肥(生活体验)”的广东博主就发布一则针对“路边摊贵过门店”的探访视频。
视频里,该博主表示路边摊的一份牛杂烫菜,没有明码标价,简单点一份就要收41元。而小连锁店同款差不多的菜品,不仅分量足、味道好,价格还便宜,只要35.5元;炸串也同样如此,路边摊35元,连锁品牌店明码标价仅33元;饮品方面,路边摊700毫升鸭屎香柠檬茶卖15元,比喜茶同款贵2元。
视频最后,该博主吐槽:“部分路边摊确实贵得离谱,品质与定价严重不符”。该视频的评论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共鸣。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路边摊真的如社交平台讨论一般,品质不行还卖得比一些实体门店贵吗?
在广州番禺一处夜市营地摆摊卖茶饮小玲(化名)告诉红餐网:“我去年就已经在这边摆摊利润,营地里面茶饮基本都是卖15元这个价格。大家都说摆摊卖的茶饮居然还要15元,都已经跟一些品牌茶饮的差不多了,但是算上杂七杂八的成本,其实真没多少利润”。
隔壁卖臭豆腐的摊主豆哥(化名)在接受红餐网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自己一份臭豆腐的量是6片,标价15元。“整体来看,对比以前8块钱一份的价格,确实是卖得贵了点,但也是没有办法,毕竟现在物价比以前贵了,成本上来了”。
对于网络上网友对路边摊卖得贵的吐槽,卖炒田螺的摊主林哥(化名)也摇头表示,“不知道人流都去哪了,好像现在都没什么人出来消费,但自己的摆摊成本基本都打出去了,只能靠提高一点价格来赚钱。可价格一涨,来买的人就更少了。感觉就像是陷入死循环,挺无奈的”。因为生意确实不好,林哥表示自己打算不干了,此外红餐网还观察到,目前林哥的摊位已经挂上了设备转让的牌子。
一边是不少消费者直呼“吃不起”,另一边则是摊主们感叹“挣不到钱”,曾经不少凭借物美价廉、方便快捷出圈的路边摊,如今却陷入了尴尬境地。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红餐网看来,“路边摊越来越贵”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主要还是消费者与摊主之间,横亘着一道认知鸿沟。以往,大众总以为路边摊省去房租水电,成本不过是几捆青菜、几斤鲜肉,再搭上摊主的人工。实际上,掀开这看似简单的经营“幕布”,真实的成本账本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简单。
与普通人认为,摆摊不用房租想法相反,路边摊首先要直接面对的其实是摊位费成本。据红餐网了解,为实现有序经营与城市规范化管理,当前许多城市将摊位集中规划区域,路边摊摊主入驻,还是需要支付相应费用的。
比如在广东佛山一处市场摆摊卖冰沙的潘先生告诉红餐网,入夏以来,自己摆摊近4个月时间,日常日营业额在300-400元,赶集时可达1000-1500元。这看似不错的营业额,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好干。
潘先生透露,他所在的集市因人流量大,摊位费加上水电费,还真不便宜,最贵时一晚高达248元,而佛山其他集市的月租金普遍在1800元左右。面对这样的成本压力,潘先生坦言:“我们这种集中被集中管理的摊位跟一些“走鬼摊”确实不一样,若摊位费过高,再加上水电费,部分摊主也确实会通过适当提高商品单价来平衡收支。这或许有些消费者认为现在摆摊产品卖得越来越贵的原因。”
实际上,除了摊位费成本,红餐网还观察到,不少路边摊为了给消费者留下记忆点,产品也越来越讲究品质,强调新鲜优质的食材用,这导致部分摊主的食材成本确实会比较高。
比如在广州琶洲黄埔古港卖新鲜牛杂的小琴(化名)告诉红餐网,他们在古港这边摆摊已经好些年了,“虽然也有一些老主顾总说我们比附近其他人卖的东西贵一些,但他们都认可我们用新鲜的牛杂料,这点是其他冻货牛杂摊跟我们没法比的”。
此外,小琴还强调到,为了能获得消费者肯定,我们连用油都是从老家带来的鲜榨花生油,还是花了不小巧思的。“摆摊看上去好像是没啥难度,实际上都是辛苦活,为了能够拿到当天现杀的牛杂食材,几乎每天凌晨3、4点就要早起去进货。总的来说,摆摊真没大家想象中好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明面上的摊位费和食材成本,路边摊其实还有很多大家都不怎么看得到的隐形成本。
比如同样在佛山摆摊卖茶饮的李女士向红餐网算了一笔账,就日常运营来看,办健康证,餐车的充电、维修维护以及电瓶损耗等,其实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几项算下来每月就要花费300-400元。”李女士还表示,卫生清洁方面的成本也不可忽视。为了保证干净卫生,李女士表示自己每天要花半小时时间打扫,另外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按人工工资计算,每天约15元,再加上洗洁精、抹布、钢丝擦、用水等清洁消耗品,每月预计还需50-100元”。
而除了这些持续性的日常开销,前期购置设备的投入更是摆摊费用的“大头”。李女士透露,配置餐车、制冰机、冰箱等设备,前期一次性投入就高达一万五左右。将这些前期投入与后续的隐形成本综合计算后不难发现,部分路边摊的经营成本实际上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低。
不过,除了成本因素,红餐网认为,不少路边摊主经营逻辑转变,更是路边摊越卖越贵的重要原因。当前越来越多的路边摊摊主摆摊的心态已经从“养家糊口”转向“网红经济思维”,力主通过打造高颜值摊位、简单创新菜品等方式提高溢价。所以曾经廉价的街边小吃,逐渐被捧成吃不起的样子。
以当前摆摊界的网红大单品提拉米苏为例,因为精致的摆盘,提拉米苏自带小资气息,搭配英文包装纸,即便在小县城,一份提老米苏的单价简简单单就超过20元,特殊口味甚至突破35元。此外还有一些网红博主摆摊卖加入麻薯、珍珠等小料的“爱马仕”烤红薯,居然也能将原本5元的普通红薯卖到20-30元。而近期火爆的“街头豆芽炒牛肉”,仅用豆芽、小葱搭配少量牛肉沫,售价就高达30元,溢价程度令人咋舌。
总体而言,有些路边摊卖得贵,一方面是因为摊位费、食材、日常运营维护等刚性成本攀升,另一方面,则是部分摊主借助网红经营模式,甚至为做“一次性生意”大幅提高溢价。随着地摊经济的持续火热,路边摊还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红餐网将持续关注。
作者:红餐网桂湘;编辑:李唐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