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百元吃米其林?餐饮圈出了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排队王!

红餐编辑部 · 2025-11-28 08:50:18 来源:红餐网 727

逆势开大店、大面积造景,庆春朴门正把素食从小众做成大众。

图片

餐饮圈里有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排队王——当同行都在绞尽脑汁压缩面积、提升坪效时,它偏偏开出上千平米的门店;当整个行业都在为客单价发愁时,这个屡次登上米其林必比登推荐的品牌,却坚持人均百元,让精致餐饮变得触手可及。

这家店就是庆春朴门。

每到饭点,北上广深核心商圈的庆春朴门门口,等位一小时是常态。明明是家素食餐厅,却比很多烤肉火锅更能吸引食客心甘情愿排队。

当一系列的反差感汇聚在一家店身上,这不禁让人好奇,庆春朴门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消费者死心塌地?

逆势开千平大店,排队火爆,庆春朴门做对了什么?

庆春朴门的爆火,从其产品特色、门店装修、经营模型等多方面,或可窥探一二。

1、融合国内外多个菜系,超100款SKU

一般人脑海里的素食无外乎两种类别,一种是传统素食斋菜,风味偏向清淡;另一种则是走“功夫菜”路线,运用各种技法将素菜做出“肉味”,但这类门店往往客单价偏高。

庆春朴门很聪明,不走“仿荤”老路,而是玩起了融合菜。菜单上足足有102道菜品,从点心、小吃到主食、汤品,一应俱全。

具体来看,既有煎菌菇、素鸡块、黑松露炒饭这类清新口的经典素食,也有像藜麦麻婆,荞麦饺子,松茸汤包这种由地方特色菜改造而来的素菜,还包含肉骨茶、咖喱薄饼、冬阴功等融合国外风味的菜品。

这无异于构建了一个“素食宇宙”,将中式八大菜系、东南亚及西式风味融为一体,足以满足绝大多数顾客的口味需求。

图片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值得一提的是,庆春朴门不依赖昂贵食材,而是把家常蔬菜做出高级感。比如一道“橄榄油煎三种菇”,用的就是白蘑菇、蟹味菇这些常见菌菇,靠调味和烹饪手法提升风味。这样既控制了成本,又让顾客觉得,“原来素食也可以这么好吃”。

2、人均百元,菜品低至6元起

在很多人印象里,精致的创意菜约等于“贵”,精致的庆春朴门却把价格打了下来。

根据红餐大数据,庆春朴门人均104元左右,最便宜的芋头菜只要6元,最贵的黑松露炒饭也才56元,大多菜品价格集中在20-40元。套餐方面,庆春朴门并未在各类生活平台上线团购套餐,但在店内提供了双人餐、四人餐、六人餐和八人餐,价格在266-1158元不等。

当同类品牌的客单价动辄上到数百元,庆春朴门却坚持选择100元这个价位,创始人严建军曾在一次专访中解释道,“我的本心是让更多年轻人来吃,多吃多体验,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素食、喜欢素食。”对他而言,短期盈利不如培育长期市场,让更多人先走进来,才有机会让他们留下来。

这样的举措确实有效,据广州日报报道,庆春朴门广州天汇广场店单日营业额曾突破14万元,翻桌率高达6-7轮。可见,品牌自身的吸引力,已经成为盈利的核心。

3、门店多在千平以上,打造沉浸式用餐体验

在餐饮行业普遍追求降本增效,通过压缩门店面积以提升坪效的今天,庆春朴门却反其道而行,开出多家超千平方米的大店。

比如最新开业的深圳湾万象城店,面积达2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38人用餐;上海太平洋新天地店、广州天汇广场店等多家门店也均超千平,座位数超过300个。

粗略估算,平均每位顾客享有约4平方米的用餐空间,在寸土寸金的餐饮市场中实属难得。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都提到庆春朴门“座位宽敞,吃起来自在”。

图片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然而,庆春朴门执着于大面积店铺,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座位更宽敞,更深层的目的是打造沉浸式场景,提升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价值。

素食本身自带素雅气质,庆春朴门在装修风格上也贴合这一调性,店内处处流露禅意,桌椅、灯饰多以宋式美学和日式侘寂风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门店装修千篇一律,庆春朴门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借助大面积进行主题造景。

例如杭州首店,门前设有一座与室内面积相当的庭院,以枯山水、石灯、枫树等营造出步移景异的园林意境。

其他城市的各家商场店风格也具有一定个性,广州天汇广场店采用的是“星际”主题,摆设出模拟火星地表的碎石景观,并在上面摆放一些太空舱包厢;上海前滩太古里店和深圳万象天地店则在店内或店外花了一定的面积引入庭院元素,以苔藓、黑松、细砂石等构成了一个枯山水景观。

图片

庆春朴门杭州店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最让食客印象深刻的设计,是其在门店入口处设置的“明档长廊”。 对于常规餐厅来说,消费者进门后通常直接看到就餐区,厨房则被“藏”在后面。但庆春朴门却将整个厨房区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宋式市集”。

明档按照“西餐创意”、“铁板煲仔”、“川香湘辣”、“炖汤滋补”等菜品类别,清晰地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透明小间,且所有小间均采用统一的宋式简约风格。

图片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当食客穿行于这条明档长廊,仿佛瞬间穿越到了《知否》里所描绘的宋代市集,可以亲眼看见烹饪过程、听见食材在热油中滋滋作响、闻到扑鼻而来的食物香气。这种多感官的体验,第一时间拉近了素食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消解了素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此外,庆春朴门还会在明档厨房前摆放出新鲜水灵的瓜果蔬菜,让消费者在就餐前就能直观地感受到“现炒现制、食材新鲜”的价值感。

吸引非素食者就餐,成为复购关键

庆春朴门能持续火爆,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其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局限在“素食餐厅”的狭义定位里。

在杭州走红后,庆春朴门几乎把所有分店都开在了北上广深等高线城市的热门商圈里,比如北京的三里屯太古里、上海的前滩太古里、深圳的深圳湾万象城等等。

这其实是一种更为聪明的考量,像庆春朴门这种精致的素菜餐厅,其目标客群大多是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健康和消费体验的都市年轻白领和中产阶层,高端商场恰好是这类人群高频聚集的场景。

另外,红餐网在探访时发现,店内多数消费者不是纯素食者,有人是因为看到网上的种草笔记而来,有人因为高性价比而成为复购常客,还有人在品尝过门店菜品后逐渐爱上素食,成为长期光顾的“粉丝”。

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然而,仅凭选址、环境和菜品,并不足以支撑持续的复购。正如海底捞用服务打造竞争壁垒,庆春朴门同样将服务视为塑造品牌忠诚度的重要一环。

探访时红餐网还注意到,店内每次有客人刚想抬手倒水,服务员已快步上前代为添满;询问菜品时,服务员对食材与口味如数家珍;用餐过程中,至少会有两轮主动询问,关注食客的体验反馈。这种细致而不迫人的服务,令人联想到海底捞式的温度。

这样的服务水准,或许离不开创始人“员工即品牌”的理念。在庆春朴门,严建军赋予每位员工极大的自主权,在他看来,只有当员工被尊重、需求被满足,他们才能将温暖与善意自然流淌给顾客。

可见,好吃的菜品、舒服的环境再加上贴心的服务,庆春朴门成功验证了一套将小众素食转化为大众流行的模型,这也让其有了底气在更多城市开疆拓土。

就目前来看,庆春朴门今年的拓店步伐明显加快,近两个月分别在上海和深圳新开了一家门店,广州和成都各有一家门店正在筹备中。

图片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但风潮之下,还存在着挑战。

一方面,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和区域的扩大,供应链标准化与出品稳定性的难度升级。对素食餐厅而言,食材品质至关重要,如何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统一的体验感,是对供应链和后厨管理体系的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不同于国外“vegan餐厅”的遍地开花,中国餐饮里素食依然是小众赛道,在整体餐饮市场中的占比仍然有限。如何持续扩大客群基础、提升消费频次,是品牌乃至整个品类需要长期思考的课题。

但就当下而言,庆春朴门的走红,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成功。这更像一个信号——当素食不再被定义为一种戒律,而成为一种可亲近、可品味的生活方式时,庆春朴门所唤醒的,正是现代人在喧嚣都市中,对一餐安静、健康、治愈饭食的普遍渴望。

而这,或许才是庆春朴门真正排队不止的底层逻辑。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卢子言;编辑:笛子。封面图来源:红餐网摄。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