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又一批门店倒在上半年,这12大品类是重灾区!

熊舒苗 · 2024-08-08 17:52:15 来源:赢商网

“关店潮”,愈演愈烈。

“平替”浪潮深入人心,一个个大牌躬身入局价格战,实体商业陷入“不降价没顾客,降价卖一单亏一单”的怪圈。

门店优化、缩减规模,不再是品牌们的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赢商云智库整理了今年以来的典型关店品牌,看看关店有哪几宗“罪”?实体商业“破局”之路在哪?

1

预付式消费暴大雷,

“职业闭店人”防不胜防

典型品类:早教、健身、美容美发

“前一天刚购课,第二天就闭店”“花18600买课,才上了15节就联系不上机构了”……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卷款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早教、健身、美容美发是“重灾区”。

今年以来,曾经的头部早教品牌金宝贝在全国上演闭店潮,深圳1月23日连关4家,上海1月24日连关5家,北京1月25日连关8家,广州1月26日连关3家,南京3月19日连关3家……一个城市的闭店牵涉课程费用动辄上千万元。

2月,儿童绘画培训机构艾涂图关闭广东全部门店,有的门店价值上百万元的剩余课时无法兑现。据美团信息,目前艾涂图在全国正常营业的门店仅剩11家,分布在北京、上海。

4月30日,精品高端健身房Space向会员及物业方发布《告知书》,宣布旗下所有门店将在5月1日起停止运营。品牌在在北京、上海、台北、杭州开设有8家线下门店。7月,品牌再度发声,宣布将于7月8日重新开业,首批恢复营业的是北京国贸商城馆与上海兴业太古汇馆。

6月1日,知名连锁瑜伽品牌卡莫瑜伽称正式永久关闭所有门店,并称“当下没有退费的能力”。此前,其在全国共开设有30多家连锁直营场馆。

8月3日,上海网红洗发店JolieJolie爱上洗头疑似跑路,20家门店在大众点评上均显示歇业关闭。此前,该品牌几乎所有门店都开在上海核心商圈购物中心。

上述知名品牌外,今年全国各地跑路的中小品牌数不胜数。有的机构闭店前夕还在做促销活动,这被称为是专门“坑”消费者的职业闭店套路。

“职业闭店人”协助商家变更法定代表人,规避还债责任,跑路前做一波大促销圈钱,原经营者顺利跑路,最终留下一地狼藉与难以维权的消费者。

这些不当操作,会重挫消费者对预付卡式消费业态的信任度,增加此类品牌经营难度,劣币驱逐良币,形成恶性循环。解题之道,需要制度的完善,亦提倡更多品牌走“按次消费”路线,重振消费者信心。

2

自身盈利能力弱,

电商、铺租、竞争对手层层挤压

典型品类:商超

2024年,商超闭店不断。上半年,全国有上百家商超门店关闭,涉及华润万家、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物美、天虹超市、盒马鲜生、卜蜂莲花等知名品牌。

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宣布停止所有门店业务,彻底退出市场。这个“上海精品超市样本”,有近30年历史,扎根上海外,也曾在北京开2家门店,高速发展期有15家门店。

截至5月底,大卖场“鼻祖”家乐福中国只剩上海、北京4店还在运营,其中3家为自有物业、1家为租赁物业。而在鼎盛时期,其门店规模超300家。

曾创下“连续19年不关一店”战绩的大润发,今年以来至少有6家门店歇业。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披露,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公司亏损达16.05亿元,报告期内关闭了20家大卖场。

今年以来,盒马鲜生在大连、武汉、广州、上海等城市都有闭店。据品牌官方微博,“今年上半年盒马鲜生正常进行尾部门店汰换,在全国范围内关闭6-7家门店,并在附近寻找更优秀的物业,承接消费需求”。

截至8月初,永辉超市2024年闭店量已接近50家,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门店,如福州屏西店是永辉超市全国首店,于2月24日关闭。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7-8月期间,永辉超市至少有13门店确定要关闭。

今年4月以来,广州至少有3家华润万家大卖场闭店,如增城挂绿广场店、黄埔夏园店、增城万达广场店。截止5月21日,华润万家在广州仅剩11家门店,而深圳则有30家左右。据相关负责人回应,集团将战略部署重心放在高端精品超市上,来顺应市场特性。

“租约到期”“租金过高”是不少大卖场闭店的主要原因。此前,大概每隔1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因租约集中到期所致的商超关店潮。如今,又一批老店租约陆续到期,且大多物业租金水平比十年前翻倍,低毛利的大卖场不堪重负。

租金成本增加外,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等,商超利润步步收窄。与此同时,经济下行、性价比消费趋势当道,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多元渠道竞争,也导致商超大卖场销售持续下滑。种种因素叠加,商超业绩承压,甚至大额亏损,不得不断臂求生。

关闭老旧低效门店,事实上也是降本增效的做法,对企业有益无害。顽强的商超们,并没有“摆烂”,变革转型动作不断:

沃尔玛一边在中国关停了近百家门店,一边升级改造大卖场、押注山姆;部分大润发门店升级改造成高端仓储会员店“M会员商店”、推出新业态中型商超大润发super;永辉超市增设“正品折扣店”;盒马6月连开12店,NB奥莱转型硬折扣店、加码下沉市场。

3

行业内卷式竞争,

打不过就出局

典型品类:茶饮、咖啡

茶咖圈,极少数激进品牌“狂飙”的聚光灯之外,是无数饮品店垂死挣扎的B面。

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奶茶饮品近一年新开店16.73万家,净增长3.55万家;咖啡近一年新开店8.32万家,净增4.00万家。也就是说,近一年茶咖品牌关店数超17万家。

洗牌潮之下,新老品牌都难以幸免。有的全面关闭;有的一年关店数百家、亏损千万级;有的新开、新关并行,净增几乎停滞。

知名主持人马东投资的谢谢茶,2018年第一家门店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业,2023年至今悉数关闭了13家门店,全国线下门店均已歇业关闭。

圆真真奶茶,从成都起家,曾经因“手作珍珠”红极一时,巅峰时在全国开出300多家门店,年流水接近4000万。但据窄门餐眼最新数据,目前仅剩20多家店。

周杰伦带火的machi machi奶茶曾在内地开出23家门店,一度被黄牛炒到800元一杯,如今多地关店,门店数不足10家。

奈雪的茶发布公告称,第二季度新增48家直营门店,关停48家直营门店,并将在2024年调整或关闭部分表现不佳的直营门店。

国内最早的精品咖啡代表之一Seesaw,目前正常经营的门店数已不足70家,相比今年初的130多家大幅减少,上海大本营的门店数也相比年初减少了30%以上。

曾获书亦烧仙草千万级别投资的DOC当刻咖啡,创始人胡喜欢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两年时间亏光所有投资款,无奈之下大规模关店。

2月底,网红连锁咖啡品牌“本来不该有”联合创始人的抖音账号“本来不该有-飞飞”发布视频称,品牌门店数从巅峰时期的近800家减少到300多家。6月30日,本来不该有孵化的功夫咖·中国咖啡深圳皇庭广场店停止营业,仅开业半年左右。

近几年,现制茶饮赛道多轮大洗牌。从“卷上市”、“卷产品”、“卷价格”、“卷模式”,到“卷万店”“卷加盟”“卷下沉市场”“卷出海”……但消费需求没有大幅提升、甚至有所下降,势必带来大规模死伤。

咖啡赛道,则逐渐从“卷价”时代,迈进了“卷质”时代,一些平民咖啡品牌依靠单纯的“茶饮化”,难以建立直接的竞争优势,因而生存困难;而精品咖啡一旦大规模扩张,会面临品质、客群的平衡问题。

接下来,茶咖圈的“淘汰赛”还会加速。头部、中腰部茶咖品牌,仍需要持续创新以巩固地位,而面对强大的前浪玩家、资本退潮、消费者需求疲软等debuff叠满,后浪选手“阶层跃迁”注定难比登天,入局需谨慎。

4

高端消费全面下行,

新中产不够用了

典型品类:奢侈品、黄金珠宝、高端餐饮等

中产崩塌的负面效用还在继续,国内高端消费持续走弱,恒隆、太古等旗下商场业绩受挫。恒隆在财报中提到收入和租户销售下滑“主要由于消费力较逊的客户对奢侈品消费更加谨慎,并倾向于在海外旅游中寻找更优惠商品”。

经济不景气,性价比当道,原本“努力才能够得着奢侈品”的新中产消费者,不再执著于奢侈品等高端消费,降级去买物美价廉的平价商品。

近段时间,一些“风很大”的知名高端餐厅接连关闭,当中不少为米其林、黑珍珠餐厅。动辄人均千元、食材金贵、名流现身的Fine Dining,曾是金光闪闪的阶级符号。

意大利菜餐厅Opera BOMBANA,由米其林三星国际名厨创立、坐落在北京侨福芳草地、2013年开业,今年4月在公众号官宣停业。令人唏嘘的是,Opera曾连续三年蝉联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厅,高圆圆赵又廷的婚后回门宴也在这里举办,是北京中产心中的“白月光”。

号称亚洲首家Super Lounge、曾被王嘉尔频繁打卡并推荐的KOR Shanghai,今年4月官宣歇业。该店位于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面积1000余㎡,集餐厅、酒吧、酒廊、Club于一身,有米其林星级料理、世界级调酒工艺,还有全球最前卫的音响系统,剧场式的室内设计更是赢得了德国iF大奖。

上榜过黑珍珠和必比登的西餐品牌TIAGO,北京所有门店均已关闭。查余额的小程序入口也已关闭,不少储值未消耗的消费者维权无门。

三度获得黑珍珠一钻餐厅的成都创意西餐厅雏Chú MODERN CUISINE暂停营业,此前该店人均消费700+,开业后名气颇高,顾客要提前一个多月预约排号。

今年以来,“趁烧”陆续关店,近日最后一家店也已关闭。趁烧是呷哺集团于2022年9月推出的高端烤肉品牌,聚焦于“烧肉+酒+茶”,人均250元,曾开出8家门店。

不只高端餐饮,高端零售业绩亦承压,从黄金珠宝、豪车,到服装、家居、美妆,失意者比比皆是。

7月19日,六福集团截至6月底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零售值同比下跌18%,同店销售更是暴跌34%;其于内地市场的六福珠宝门店净减少108家。

DR品牌母公司迪阿股份,2024年前三个月净关闭37家门店。2023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期间,合计优化门店221家,目前存续的门店仅有491家。

今年3月,保时捷位于广州天环广场的中国的第100家销售网点关店撤场。

以“设计”“体验”“生活方式”为名的高端家居品牌Cabana,曾3年获得5轮融资,在一线城市开设6家门店。如今问题不断,广州天环广场店已撤店,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反映“欠薪、欠货、跑路”。

法国轻奢品牌Sandro、Maje的母公司SMCP集团缩减中国门店的计划逐步落地。2024年上半年财报发布会上,SMCP集团透露,上半年集团已关闭约30家中国门店,预计下半年将再关40家。

保加利亚新奢品牌BY FAR在上海张园开出的亚洲首家旗舰店已闭店。该店于2022年12月10日开业亮相,也是其全球第二家门店,营业仅一年多。

背靠LVMH集团的高端彩妆贝玲妃,今年4月份撤柜、7月初退出中国内地市场;欧莱雅旗下高端沙龙香氛品牌Atelier Cologne欧珑从去年至今,在广州、深圳、武汉等地接连撤柜,公众号显示目前为5家店,相比2年前减少10家左右……

高端品牌失意者横跨“衣食住行”各领域,多是经营不善、及时关店止损。从消费群体来看,部分品类不是“刚需”,以前买单更多是出于稀缺感、优越感等自我需求,而在经济下行时期,一部分人开始偏向于追求实用价值,率先抛弃“华而不实”的东西。

品牌们要想赢回消费者的青睐,一方面需要深入洞察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需求变化,尤其是Z世代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提升性价比上迎合当下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尼尔森IQ的《2024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零售市场从消费升级模式逐步过渡到性价比导向的新时代,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性价比和高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届消费者的消费观更成熟了,他们秉持着“我可以买贵的,但我不能买贵了”的消费心理。他们心目中的“平替”并非是便宜货,而是“既要又要”——既要价格相对同品类低、又要品质相对同品类高。

对于品牌商家来说,高毛利、高增长、赚快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生存法则变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平价”。性能降低而价格调高的“价格刺客”注定被市场淘汰,“贵有所值”的商品则极具潜力。

改变,是需要勇气的。低毛利、低增长、赚慢钱的市场趋势之下,阶段性调整关店是必然,只有看准潮向,下一次开店才能乘风破浪。

(本文转载自赢商网,撰写:熊舒苗)

11月24日-30日,红餐成长社将组织《增长创新之旅-日本餐饮深度研修团》,7天6晚的行程,将参访世界级先进企业,与日本著名餐饮企业顶尖管理者零距离学习,汲取智慧,助力增长!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