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为什么说火锅“官配”是地锅馍?

田果 · 2019-08-30 10:11:43 来源:火锅餐见

“老板,先来份地锅馍!”

小小河边鱼原师傅兴奋地介绍,“地锅馍已经晋升为店里桌桌必点的特色菜,我们全国400多家鱼火锅店都把这个作为爆款卖点,食客很认可这个,只要是回头客,点餐之前都会先要一份地锅馍。”

念念不忘,地锅馍

说到馍,你的第一反应是白胖软乎的大胖馒头?还是麦香四溢的火烧呢?

河南统称各种馒头、大饼之类的面食为“馍”。今天介绍的这个馍,叫做地锅馍,接近2厘米厚,双面焦黄,中间很有弹性,吃起来甜甜的。

北方人自来喜欢吃地锅馍,每家每户都有灶台,从磨面和面,到发酵蒸制,全靠手工。

在描述地锅馍的制作时,总会用到一个特殊的动词——“炕”。

“炕”本身的意思是介乎于油炸和油煎中间的一种做法,制作工具一般都是略微隆起的鏊子或平底锅。

这样“炕”出来的地锅馍,两面金黄香脆,老人孩子都爱吃,隔壁小孩儿都馋哭了。

再蘸上点儿农家腌制的香葱酱,一口咬下去,先是面饼的酥脆,后是酱汁的饱满。用七个字形容,就是“量大便宜又好吃”。

刚刚炕出来的地锅馍,是我的最爱。奶奶总是熟练地拿刀在馍上轻轻划几下,分为6块。轻轻掰开一个,真烫。

我向来喜欢先吃中间软糯的那部分,把心儿掏空后,只留两块脆脆的皮儿再慢慢享用。吃完一块,再来一块!

如今的街头巷尾,早已没了地锅馍的身影,但记忆中的那股甜香却一直都在。

由于在外地工作,对老家的地锅馍甚是想念。每次回老家,奶奶都会专门炕上几锅,还是那份熟悉的香味,还是那份软软的甜。

放眼近几年,地锅馍在各大饭店间悄然兴起,一改过去与鏊子、炭火的亲密关系,而将之通过干炕的方式,打造成了大家闺秀,请上了“高雅之堂”

为啥独得食客恩宠?

如今,无论在中餐馆、火锅店、烧烤店,似乎都能看到地锅馍的身影,为啥地锅馍独得食客恩宠呢?

产品组合灵活

如果选择一款产品,用来搭配信阳菜、焖罐、鱼火锅、地锅鸡,恐怕只有地锅馍了。

无论把它放哪儿,都不会突兀。正因为包容性较强,让地锅馍从古至今,都能得到老百姓的欢心。

技术标准锁定

原师傅提到,地锅馍能像现在出现在餐桌上,算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在保鲜、工艺、标准化、出品保证、面食比例等方面都上演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升级,最后才成功还原老家地锅馍的小麦香味和正宗的口感。

比如,用酵头代替酵母,做出来的地锅馍要比市场上的更香更有弹性更好吃;为了保证加热后,地锅馍的外形依然不变,需要借助冷冻链,解决技术难题等等。

符合健康观念

消费者总能对熟悉的味道释放出友好的信号,特别是那些“小时候”、“家乡”的味道。

无论是川菜、还是火锅,都逃脱不了“辣”。原师傅说,地锅馍,用炕代替煎,不油不腻,不仅能在口味方面形成互补,同时符合大多数消费者健康养生的心理 ,这也是很多农家菜的魅力所在。

火锅配馍,“软硬兼具”

北方人吃火锅,主食必不可少,一般是烩面,海底捞有舞面、巴奴有拽面,有人说是最后的那片面把火锅涮制过程推向高潮;南方人吃火锅,也会在后头点份主食,以炒米、竹升细面为主。

地锅馍作为火锅主食,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吃法,但“火锅+地锅馍”的组合,消费者认知欠缺,市场还需教育。但它更具备记忆触点,正朝着良好态势发展。

原师傅告诉笔者,可别小看了这个地锅馍,它的吃法最是多种多样。没想到,火锅和地锅馍竟这般般配。

餐前是小吃

在等锅子煮开的间隙,热乎的地锅馍一上桌,蘸上大葱酱就能开吃。

地锅馍韧性十足,直接放嘴里慢慢嚼都很香,蘸上点大葱熬的酱,红油渗进馍的气孔里,酱香馍香混合在一起,厚实富有嚼劲的口感中多了酱香的细腻,回味十足。

餐中是特色菜

拿出之前没吃完的馍蘸上锅底汤汁吃,岂止一个鲜字,辣乎乎的汤汁全身心附在馍上,这时候的馍软硬兼具,一口咬下去,香味匍匐着味蕾抵达心脏,好吃得很。

这时候的地锅馍有着类似火锅菜的功能。

餐后是主食

说到底,地锅馍大多时间还是作为主食搭配,一是能“吃得饱”,二是“解辣解腻” ,填补了火锅吃到最后的那口空虚。

火锅吃得差不多了,来块馍蘸酱,得劲儿。

你的店要不要上地锅馍?

地锅馍的售价,餐厅平均是每份12元,看似价格不高,利润却不低。原师傅介绍,单靠地锅馍这款产品,就能每月给单店带来几十万营收。

餐见君认为,相对于传统火锅店,地锅鸡、虾火锅、鱼火锅这样的类火锅或许更适合搭配地锅馍。

传统涮煮火锅,食客以涮菜为主,通常不会把注意点放在主食上;类火锅就不一样了,以锅底食材为主,食客会认为主食必不可少,再加上服务员主动推介,点单率不会差。

各位老板,你的店上地锅馍了吗?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