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执行力的本质:不是快,而是对

孙玉麟 · 2025-07-10 08:55:28 来源:红餐网 611

一、什么是“执行力”?我们一直误解了它

很多企业一提到“执行力”,第一反应是“动作快”、“反应快”、“推得动”。但这恰恰是对执行力的最大误解。执行力不是加快节奏,而是提升穿透力;不是干得多,而是干得准。

真正的执行力,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 对事的理解要准(方向是否一致)

· 对人的推动要深(愿不愿执行)

· 对过程的反馈要快(问题能否修正)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的使用方式”。组织中,“执行”这一词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的定义,而在于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被使用、被理解与被回应。

只有把“对的事”交给“愿意干”的人,并形成“持续迭代”的机制,执行力才真正落地。

二、战略落地,不是文件下发,而是行动对齐

执行力的第一个敌人,是“战略漂浮”——战略说得头头是道,但没人知道该怎么干。要打通战略与执行之间的断层,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 谁来执行?边界是否清晰?

· 目标是否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

· 是否具备资源与授权?

落地的关键在于“中层力”:不是上面说得好,而是中层干部能否“翻译”语言、拆解任务、推动车轮。战略不是“说清楚”那么简单,而是“说得明白并被理解”的全过程——语言的清晰,决定了行动的一致。

三、过程管理不是“盯人”,而是“解问题”

有些管理者以为执行力就是每天开会查进度、抓人对账。这种“追进度式管理”,只能带来恐惧,而不会产生真正的成果。

过程管理的本质是两件事:

1. 及时发现问题,不逃避、不掩盖

2. 协同解决问题,有机制、有方法

执行的核心不是控制人,而是管理问题。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不能脱离“使用背景”,否则只是空谈。同样,执行如果脱离问题情境,只剩“报告数字”,就丧失了行动的现实基础。

四、执行慢,未必是态度问题,往往是机制问题

在很多企业中,执行不力常被归因于员工“不积极”“没态度”。但深层原因往往不是态度,而是机制卡顿:

· 岗位职责模糊,没人知道谁该管

· 跨部门合作缺接口,工作被“踢皮球”

· 激励不到位,“干多干少一个样”

机制失语,语言就沦为空洞口号。机制健全,语言才具有执行生命。

五、让员工“想做”,比“会做”更重要

推动执行力的关键,不是培训“怎么做”,而是激发“为什么做”。人不是被命令推动,而是被意义驱动。

一个“想做事”的人,比十个“被安排做事”的人更可贵。所以高执行力的组织,往往具备三个条件:

1. 目标清晰:我知道我要什么

2. 价值认同:我相信我做的事有价值

3. 机制支持:我能做成这件事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嵌入“生活形式”。组织执行的语言,只有嵌入员工的“意义生活”中,才会产生真实的动能。

六、执行力不是单兵冲锋,而是团队协同

高执行力的组织不是靠“个人英雄”,而是靠“整体协同”:

· 部门间是否有接口

· 信息是否能共享

· 标准是否统一

· 问题是否有人收尾

没有这些机制,执行力只是“局部努力”,很难形成“整体推进”。语言要想有效,必须被“多人理解为同一回事”。这是维特根斯坦的根本关切,也是组织执行一致性的关键。

七、执行力是文化,而非临时状态

执行文化不是“忙碌文化”,而是“对结果负责的文化”。一个高执行力组织,往往有这三种文化特征:

· 说到做到:承诺即交付,不找借口

· 问题导向:遇事不推诿,先解决问题

· 复盘迭代:失败能复盘,成功能复制

文化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语言是否可用,决定文化是否可生。

八、从“任务驱动”到“目标牵引”

执行力提升的底层逻辑,是组织心智的跃迁:

· 从“完成任务”到“实现目标”

· 从“机械执行”到“主动协同”

· 从“按章办事”到“以终为始”

真正成熟的执行力,是一种带有主人翁意识的行动习惯,是一种“我在其中”的语言实践,而不是“我被告知”的命令反应。

九、执行要讲结构,不是靠人扛

高执行力组织的本质,是结构驱动而非人力驱动:

· 有清晰职责链:事有主、责有归

· 有流程闭环:信息通、动作顺

· 有追踪机制:进度可视、问题留痕

靠制度与结构保障结果,远比靠“能人”靠谱。结构清晰,语言才不漂浮;机制透明,执行才有方向。

十、总结:执行力不是一件事,是一整套能力系统

执行力,不是快、不只是做,而是一种组织系统能力:

· 是目标转化能力

· 是团队协同能力

· 是问题解决能力

· 是机制保障能力

· 是持续迭代能力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示,“我们不应问某个词的定义,而应观察它如何在生活中被使用。”执行力也不应被简单定义为“快”或“干”,它必须被还原到一个个真实语境与结构机制中,才有意义。

执行力的尽头,不是效率,而是结果闭环 + 组织进化。这,才是未来型组织最本质的竞争力。

作者:孙玉麟

孙玉麟

9

文章

23612

阅读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孙玉麟,实战型企业家学者。身为管理学教授,授课广受企业家学员欢迎;作为创业导师,指导近百家企业取得不俗业绩。历任山西祁县洛阳村学校校长、村主任,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所长助理,国家经贸委技术与装备司处长,深圳建材集团董事长,赛格集团董事长,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特别助理等职。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多篇,3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 次荣获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