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吴修文:中餐企业如何破解上市困局

吴修文 · 2015-10-23 09:56:01 来源:红餐网

  2010年10月,俏江南申请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由于其当时频出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再加上成本效益存在问题等诸多原因,因而暂停上市计划。

  2011年11月,俏江南因不开发票、利润不清等问题被媒体曝光,俏江南的上市之路继续搁浅。

  2012年2月2日,俏江南IPO遭终止审查,俏江南IPO失败。

  2014年9月6日,在证监会公布的IPO中止审查企业信息名单中,中华老字号广州酒家(集团公司)赫然在列。

  导致中式餐企上市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此,笔者根据上市辅导公司的专业意见,结合自身从事酒店工作的多年经验,对中国餐饮企业上市的瓶颈进行总结分析,以供有志上市的餐企借鉴或“解毒”。

  一、摒弃不良上市观,打造餐企诚信品牌

  曾几何时,企业上市是在笔者心里是多么神圣,代表着企业的实力和愿景,但随着笔者与风投公司和上市辅导公司的相关人员多次接触,并经历S公司整个上市筹备流程,结合对中国已上市餐企多年的考察,终于相信了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当年的一句话到现在仍不过时:股票市场还不如赌场。所谓“上市”,其实就是某些贪婪企业的圈钱游戏,资本商的炒作套现。可怜的中国老百姓大概还不知道现在的中国A股市场早就成了上市企业大股东们的提款机了,什么时候惠及过小股民?正是这种尴尬情境,才致使上市审批机构对餐企上市持不信任及审慎的态度。因此,中餐企业谋求上市具有共享风险的同时,一定也要具备让股民实现预期收益的能力。可是,问题的关键是:现阶段中餐除“真功夫”等个别企业外,其他都尚不具备这种能力!

  另人感到意外的是,像“真功夫”这种盈利能力特别强,连锁发展迅猛,属于真正行业标杆,其业主反而“自私”地对上市意愿不高。反而那些不上不下的企业,特别想通过上市手段,来实现其投机心理,希望通过资本运作带来一本万利的收益。所以,笔者认为,谋求上市的餐企,一定要摒弃不良的上市观,要正视餐饮企业是“实业”,须踏踏实实地对下文所述的弊端进行彻底改革,并根据下文给出的建议进行完善,方可具备上市价值。

  二、打造行业标杆,提升企业公信力

  有些谋求上市的中餐企业,对上市的噱头与概念进行大肆炒作,让不懂餐企核心价值的人们无法准确甄别,并产生仰慕的印象,其实都是这些企业发布的一些利己炒作和公关报道。笔者不止一次深入实地考察,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还不如一些区域标杆企业。所谓的中国鸭王全聚德多次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其管理现场不可思议的脏乱差,连员工工装都皱巴巴的,更不要说什么金牌服务了,就是一个地道没落的国营企业,毫无上市公司应有的风范!这些现象是无法让业内人士信服的。因为,就其管理水平而言,全国有很多餐企远远超过这些所谓的上市餐企。

  因此,筹划上市的餐企首先要立志成为行业翘楚,那怕非规模意义,只是管理水平及经营模式方面。因为,优质企业的品牌代表着一种品质保证,是对“公信力”最好的诠释。

  三、摒弃作坊式经营生产方式,引入科学经营管理模式

  中餐产品的标准化进程正处于研讨期、草创期。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餐企具备标准化量产能力,例如“真功夫”,专业人士都明白,企业若没这种能力必将昙花一现。具体原因如下:

  1.中餐食品量产工艺很难实现。中餐大厨都是技艺型的,根本不懂HACP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QS、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也不懂产品开发周期、产品定位、产品组合、市场细分等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知识。工业企业有食品工业人才,但他们不懂菜品标准转换及开发。因此,中式餐企实质仍停留在“店”概念这种低端层面,根本不具备标准化、产业化的能力。不突破此项弊端,装修风格再美的中式餐厅其实质仍是一家披着华丽外衣的作坊。

  2.产业设备配套不具备。中式餐饮产品的标准化工程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食品机械的配套。西点烘焙已实现了设备生产及工艺标准化,但中餐始终未获得此项突破,现都还是采用柴油、煤气、液化气等设备。若使用电磁灶,成本高、功效低。现在很多城市的黄金地段纷纷禁止开设餐饮店,就是因为中餐生产工艺落后导致负面问题太多等一系列原因照成的。如果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中餐的产业发展只能止步于火锅等小类品种方面。

  3.管理水平低。笔者在S集团筹划上市期间,曾全程协助多家风投公司做尽职调查,发现他们十分重视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社保及用工规范、商业模式等。可中国现阶段的中餐企业十有八九连职工保险缴纳都不健全,能省则省。财务审计方面,根本做不到人人就餐打发票,企业真实的收入、产出、成本算不清楚,更有甚者内外两本账,大量避税,长期形成虚高的利润,很难读出真实的数据。这些都是基本的商业规则,连这些都做不到,谁会投资或买你的股票,你能想象去肯德基就餐付钱不给发票的情形吗?

  4.企业标准化程度低。笔者从事酒店工作十六年,深知国内中餐企业标准化程度低,质量管理落后。即便是大型连锁中餐企业,其实质仍是单店模式的复加。这些单店总经理大都不具有从事连锁业应具备的标准化管理素养,只是凭着敬业精神,于酒楼上下频繁走动管理,凭着嘴舌对眼前事务进行不间断指挥、吩咐,笔者认为其充其量就是一名合格大管家。这种以“能人”经验为主导的中餐企业,绝不可能具备中餐标准化发展的核心能力。

  有些中餐企业相对规范,并建立了运营标准,但也是漏洞百出,根本原因就是中餐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不具有制定标准的能力。比如,对涉及餐企的GB/T标准、LB/T标准等不甚了解。再比如,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国际通行标准更知之甚少。

  5.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大。国内的中餐企业,基本都尚未建立科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管控体系,都还是处于作坊式管控水平,在食品冷链控制方面仍处于无知阶段,与国际品牌餐企相比,这些短板是最明显的差距之一。比如,国际品牌餐企通常导入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对食品采收、运送、加工、储存和售卖等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对供应链上的时间、场地、温度等关键点进行控制,以确保食物品质和安全;比如,按照HACCP标准,国际品牌餐企均采用食品级塑胶砧板,并根据砧板颜色进行区分使用;再比如,国际品牌餐企使用的都是风冷冰箱……而国内餐企对此类国际通用标准鲜有了解,仍愚昧地使用木质砧板和直冷冰箱,落后现象举不胜数。

  6.企业连锁扩张缺乏相应的人才供给。不连锁扩张,企业怎能做大做强?现阶段中国极度缺乏培养餐饮连锁化、产业化人才的途径与机制,少数培养餐饮人才的大学如扬州大学等,其课程内容完全与餐饮产业化发展需求脱节。

  通过上述分析,大家也就明白为何在这个号称“民以食为天”的泱泱大国,在国际餐饮品牌榜上,至今仍毫无建树的真正原因。这与中国是中药大国,可在国际中成药市场中,中国只占5%,而日韩却占70%以上市场份额的道理如出一辙。在茶的方面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的中餐企业不要东施效颦,要坚定地摒弃传统作坊式经营生产方式,踏踏实实地引入品牌定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控体系(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产品开发、产品组合、特许经营、国际会计准则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形成一流的企业标准、物流体系、ERP信息管理平台等产业化模式,才有可能成功打造中国餐饮真正的民族品牌。至于上市,那时,还是难题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作者QQ:1070090272)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吴修文

13

文章

15970

阅读量

连锁酒店管理专家,ISO9001体系审核员,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擅长连锁酒店管理、特许加盟模式开发及建立、特许品牌策划、知识产权开发及利用、ISO9001体系酒店版建立等。曾服务于喜达屋旗下酒店,岭南国际旗下酒店,尚客优集团,兼具国际与国内、星级与经济型连锁一线品牌酒店工作经历。QQ:1070090272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