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巷子的小众火锅店,凭啥成区域王?
田果 · 2025-08-13 10:55:37 来源:火锅餐见 589
1、拆解牛排王糟粕醋的神店逻辑
2、大品类做创新,小品类做神店
3、“规模竞赛”下,产品和口碑是王道
2025年“必吃榜”中,有3组数据值得关注——上榜餐厅中,烟火小店占比近80%,十年以上的老店占比超40%,近六成为城市特色商户。
曾几何时,顾客还在网红店前跟风排队打卡拍照,餐饮业一度被“流量至上”的风潮席卷。现在,风向真变了。那些藏在巷子里,不过度营销,连招牌都不太起眼的老店、小店,反而成了榜单上的香饽饽。
今天,我们通过“牛排王糟粕醋火锅”的案例,聊聊小品类的生存之道。
本地人复购 吸引外地人猎奇
提起海南,首先想到糟粕醋火锅,提到糟粕醋火锅,很多人会首先想到牛排王。
在海口的龙舌坡小巷,藏着一家每天人满为患的火锅店——牛排王糟粕醋火锅。
2025 年 6 月,它的海甸岛门店正式入选海口必吃榜。你没看错,卖的是糟粕醋火锅,名字却叫牛排王。目前“牛排王”已开出4家店,全部在海口本地,老板明确表示不加盟、不扩张,也不愿做连锁。
牛排王的总店位于海口市区的一个小弄堂里,正面家乐福,背面农贸市场,远远看到这家的招牌,真的很大排档质感。
实际走上前才知道,这一排只是厨房,先在店招下面的柜台看着海鲜点单,选完的就直接打包好,贴上编号送进厨房,拿着编号单子到大排档对面的就餐区等餐。
为什么卖的是糟粕醋火锅,品牌叫牛排王?
牛排王创始人王辉,最早,他卖的是牛杂煲、煎牛排和烧烤,因为煎牛排卖得最火,加上当年牛排这个词有“高端感”,于是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牛排王”。
第一次创业并不顺利,后来凭着家乡文昌的一种传统小吃糟粕醋,他灵机一动,把这种发酵米醋汤底做成火锅锅底,加上海鲜、牛肉,直接改头换面。
至于品牌名?门口大排长龙,老板忙都忙不过来,根本来不及改,“牛排王”就成了今天海口火锅界最奇特的名字了。
在“牛排王”的整个就餐设计中,本地人爱吃、常吃、吃得起,才是真正的底层逻辑,先赢得本地人的复购,再吸引外地人的猎奇。只有让“本地人愿意每周来、游客愿意偶尔来”,这家店的商业模型才能穿越周期。
大品类做创新 小品类做神店
除了糟粕醋火锅,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火锅市场仍有一些细分品类实现了逆势生长,比如跷脚牛肉(山野火锅的雏形)、潮汕鸡煲、野生菌火锅、现舂火锅、东北铁锅炖等,带动了火锅市场的一波跟风创业潮。
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下,每个赛道都进入了“卷时代”。而这一时期,大品类做创新,小品类做神店,才有可能迎来新的突破。
好比近两年,随着云南IP不断出圈,大家对云南好物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而菌子类火锅热度也在不断高涨。云南当地的菌子火锅尤其在2024年开店迅猛,据一位云南餐饮博主调研,以昆明三市街为中心,100米之内有30+菌子火锅开店,尤为内卷。
但昆明的尚呈·石锅菌柴火鸡,是本地人吃菌子的不二选择,虽然开在村子里,但每年都需要提前预订(菌子属于季节性极强的食材),至今只有这一家店。
再比如被大牌频频盯上的潮汕鸡煲,在小众品类中的连锁化进程还算是超前的,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代表品牌,比如食悦廣冬·潮汕鸡煲·大排挡、潮八珍橄榄鸡煲、潮小凤石橄榄脆皮鸡煲等。
但开在汕头新溪镇的“创新土鸡火锅”,仍然是最亮眼的仔,不加盟,不开分店,开在居民楼底商,门头看似平平无奇,但到饭点,排队等位是常态。
地方性品类即壁垒,越在地,越全国,越全球。只要锁定“外地没有,火爆当地”,就是天然屏蔽。牛排王生意好的逻辑也是如此。
为什么区域性小品类更容易做爆?
经过调研,区域王身上有3个特质:赚钱多、活得久、有势能。当地品牌更了解当地消费者和风土人情,管理半径更小,供应链成本也更低。
区域品牌的优势在于“特色”二字,比如上述云南的现舂酸汤火锅、内蒙的鲜羊火锅、洛阳的浆水火锅、东北的铁锅炖等,这些带着浓厚地方特色的餐厅,巨头再厉害也很难标准化复制。
对比尚呈·石锅菌柴火鸡、创新土鸡火锅、牛排王糟粕醋火锅等品牌,真正的底层壁垒都是食材链的完整闭环:本地酿制的糟粕醋、凌晨宰杀的本地黄牛肉、现杀的土鸡、现熬的野生菌汤、现捕的小虾小鱼等等。
这些不是“中央厨房”调得出来的,也不是靠标准化流程能复制的。
“规模竞赛”下 产品和口碑是王道
品类火不代表生意就一定好做,每个小众品类也都有各自的痛点。
比如有的品类自身的季节瓶颈比较明显,有的细分品类只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品牌,其他品牌与之差距较大,这其中品牌的出圈或有其特殊原因,或并不代表整个品类的繁荣。
而且多数加盟品牌侧重于追求门店数增长,自身的供应链建设以及加盟管理方面或相对薄弱,一旦内功赶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品牌早晚会出问题。
从目前市面上野山菌火锅、东北铁锅炖、潮汕鸡煲等火锅品牌经营情况来看,大家似乎也都在铆足了劲,准备开启第一轮“规模竞赛”,想要抢占赛道头部位置。
毕竟,只有当规模、体量足够大后,才能进一步推动形成后端的采购优势,与同行比拼性价比。
所有想做规模化的创业团队,也都在努力挖掘一个可以全国复制和扩张的超级品类,但是当一个品类被火了之后,难免跟风者众多。这样一来虽然共同做大和普及了品类,但也会造成过多的供给,竞争激烈,形成红海的竞争格局。
很多品类最后大概率上会又缩回到区域市场,成为区域品类,很难成为全国性强势品类。
而对于从业者来说,还是那句话,火锅品类开店不论规模、不论速度、不论网红,产品品质与用户口碑才是王道,最重要的还是开一家要成一家。
本文转自:火锅餐见;作者:田果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