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陕西美食:稠酒 蒸碗 年味

唐博 · 2017-02-05 11:47:45 来源:红餐网

中国人讲究过年,注意这个“过”字,是“过”而不是“留”,因为“年”不是一个可爱的帅哥,它被创造出来是以怪兽的面目出现的,所以中国人只想着让年赶紧过去,不要打扰各自的生活。

所以,怎么能让“年”平安过去呢?无出两种方法,胡萝卜和大棒。胡萝卜就是贿赂,做好鸡鸭鱼肉贡献给年,让他吃得高兴就走了。如果吃饱喝足还不走,就用暴力,用鞭炮把他轰走。

年的传说很多,我说的只是其中之一。说他是吉祥兽,能带来好运;说他是神农的小孙子,帮人们打败了“夕”这个怪兽等等。其实都是中国人内心的感受,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

年,这个字最初的字形是人背着一束禾,意思是“年成”、“收成”,后来才引申作为“年”这一计时单位。《尚书正义》引孙炎亦曰:“年,取禾谷一熟也。”这是正根,其它都是谝呢。

中国在历史上是农业社会,以农立国,所以中国人对年非常讲究,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忙年。扫尘,祭灶都不说了,单说这准备年货和年夜饭就不得了。

中国南北东西风俗不同,讲究也不太一样。南方呢,菜肴的品种更多一些。北方呢,也有菜肴,相对面食品种就多一些。

比如,我家是湖北人,刚来西安那几年,还保持着家乡的习惯,珍珠糯米丸子、什锦菜、藕汤排骨、蛋饺、武昌鱼等等,印象里老妈炸肉丸子、炸鱼要弄两三天,甚至加夜班做这些吃的。我们则是拿着各种食材的票证去排各种队。那时的新城广场,一到年前就搭起大棚,肉、菜、副食品堆在那,等着人们去排队。那个队都是长长的,两天三天地排,大家都不厌其烦。一点都不烦,一年三季半都没什么油水,就等过年那几天打牙祭了。排队是个很兴奋的事。因为只要开始排队就知道年近了。

当然,现在已经陕化了,吃已经不是个让人操心的事了,加之老妈年龄也大了,做不动了,所以现在家里过年,以陕菜为主了。前几年还炸个麻叶之类的干果,现在连这都省了,怎么简单怎么来。家有老人,所以饭菜不宜油腻,酒也不能浓烈。稠酒和蒸碗就是首选。

说起稠酒和蒸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不多。因为什么?当时西安经济落后,老百姓口袋里没什么钱。此外,稠酒那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会做的艺人经过那一段历史时期已所剩不多了。而蒸碗,不管是六碗还是八碗,都是以肉为主。这个在改革开放前后是吃不起的,餐馆也是卖不动的。所以稠酒和蒸碗风靡一时已是九十年代后期了。

稠酒始于商周,是一种发酵酒,度数不高。那时不叫稠酒,名字也比较难写难读,盯(ding,陕西用语),就是这个:“醪醴”,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浆者叫“撇醅”。古人说话还真考究。

经过改良后的稠酒盛行于汉唐,又滥觞于后世。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以饮此为乐,因为这个“甜水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才一代一代承续下来,中华文明才会生生不息,流传至今。在烧酒(蒸馏酒)出现前一直是独领风骚,并以其特有的醇香继续在关中地区被秦人饮用。现在,西安市场上的稠酒已很普遍,根据工艺不同,也有稠一些的也有清一些的,人们根据喜好选择。酒量不好的人喝这个可当神仙。当年杨贵妃喝的就是这个,美太太。

蒸碗是个合成词,蒸是方法,碗是形式,内容你知我知。以肉为主,黄焖鸡、小酥肉、红烧鱼、条子肉、粉蒸肉、四喜丸子等,哪一个不是硬菜,但不管是六碗还是八碗,都必须有一个八宝甜饭。基本上是固定搭配,今年,又有人与众不同地将麦饭加入其中,丰富了蒸碗的内容,而且更健康。

蒸菜的历史也是很久远的,而且很有营养,是陕西特有的一道菜。蒸碗近几年非常流行,也与年味有关。近距离地了解蒸碗是一次在秦岭北麓的南豆角村参加婚宴,那场面真是喜庆,院子里一个大土灶,上面架一个又高又宽又大的铁瓮,里面码着一层一层的蒸碗。气派得很。当然了,外面“一大票”客人等着呢。婚宴就两种菜,一种是凉菜,不外是酱牛肉、卤猪肉、蔬菜拼盘,是下酒菜。一种是蒸碗,是下饭菜。两样吃完,臊子面上。蒸碗可称得上是婚宴的主打。乡亲们还是喜欢硬菜,实惠。

改革开放后,西安的经济在发展,生活节奏快了,在家做饭的人少了,酒店里的年夜饭多了,人们腾出时间来聊天来说话,把做饭的事交给了厨师。但年有七天,总不能天天下馆子吧,家宴总是要有的,洋餐,川菜,湘菜过年时摆在屋里,好像有点不对劲,还得咱陕菜。传统的蒸碗就映入人们的眼帘。一个是好吃,一个是方便。只要是好食材,好手艺,肉香不油腻,摆上桌子,就很陕西,很家常,很有年味。

与春晚一样,稠酒和蒸碗,要的就是那个年味。(文/朱立挺)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陕菜专栏

102

文章

292073

阅读量

中国陕菜网专注于陕菜的挖掘与开发,致力于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一边开研讨会、出版书籍,奠定陕菜的理论基础;一边举办“陕西美食探秘之旅”活动,进行实际推广。两者结合诞生了陕菜网的各类专栏文章。不同风格的文笔记录感悟陕菜的发展历程,如暖阳驱散浮云,渗透人心。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