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品湘味,竟是这样美好!
蔡运磊 · 2016-08-19 16:03:34 来源:红餐网 1269
八年前,在河南洛阳第一次吃湘菜,迄今为止,每每回味起来,仍然觉得口舌生津。
那天晚上,公司领导都陪着贵宾去五星级酒店“用膳”去了,负责接待的我们不便“扰食”。私下一碰头,大家都说好久莫“吃湘的喝辣的”了,嘴里简直要“淡出个鸟儿”来,正好借助这次开会去“腐败”一把,七八个遂上车直扑西工区的一农家湘菜馆。
正值用餐高峰,再加上肚子里早就鬼叫连天,也没怎么留意吃了些什么,只觉得人好多,菜好辣,汤好酸,热气蒸腾,饭毕虽大汗淋漓但酣畅通泰,妙不可言。翌日中午,会议结束,嘉宾星散,虽还有些收尾工作,但已不很紧迫了。也许是昨晚都未尽兴,家伙们竟又一致通过了这“湘”决议。
饭馆中午生意不如晚上,偌大的二楼餐厅只有我们这一桌。不过上菜速度倒挺快,我刚去了趟洗手间,回来便见盘盘碗碗的摆了个圈儿,一如清代才子袁枚所言:“宜碗则碗,宜盘则盘,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精致的餐具配上精美的菜肴,赏心悦目,不由得馋涎欲滴,胃口大开。不是吗?佳肴如同美文,既要开门见山,又讲究曲径通幽,起伏有变。如那碟酸萝卜,层层叠叠地码着,白色的鱼形碟配白中微翠的萝卜,真可谓“一青二白”!夹起一片在旁边红艳艳的辣酱里一滚,轻轻一咬,酸中有甜,满口脆香。据说在湘西城乡,只要有人迹,就会有卖腌酸萝卜的摊子。湘西人不管男女老少,无论雅士粗夫,蘸着辣酱吃腌酸萝卜片、酸萝卜梗是其共好。尽管老少咸宜,但对于腌萝卜的方法,各家却是讳莫如深,密不外传。
梁实秋先生曾断言:“湖南的腊肉最出名”,看来此言不谬。席间有道荤菜金红油亮,煞是诱人。一问服务员,方知是大名鼎鼎的“腊味合蒸”。至于何谓腊味,何谓合蒸,服务员就不知道了。这时,公司新人湘妹子小周给大伙上了一课,她轻言细语地说了几句,使我想起了梁实秋先生的那段文字:“……房梁上挂着好多鸡鸭鱼肉,下面地上堆了树枝干叶之类,犹在冉冉冒烟。原来腊味之制作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烟熏。微温的烟熏火燎,日久便把肉类熏得焦黑,但是烟熏的特殊味道都熏进去了。烟从烟囱散去,厨内空气清洁。”“合蒸就是把腊鸡肉、腊鱼肉和腊猪肉等放到一起,然后倒熟猪油、肉汤、味精、豆豉、干椒等一起蒸……”小周话音未落,大家便迫不及待地纷纷举筷,我尝了一筷腊猪肉,软绵绵的,香喷喷的,毫不腻口,只是味儿稍重了些。
接着,大伙又依次领略了浓香扑鼻的瓦罐牛肉、嚼劲十足的酸包菜炒毛肚等,觉得肚子实在装不下时,超爽的甜酒汤圆羞答答地上了桌。据小周介绍,这道甜品不仅有甜酒、糯米,而且还有鸡蛋、冰糖,很有湖南农家特色。虽然好喝,但以前是不上桌的——当地农家妇女“坐月子”时常用它来催奶……众人立马笑翻。
酒足饭饱后,有人大发感慨:难怪湘菜能入八大菜系之列,难怪啊!小周听了嘴一撇:这算啥呀!我们长沙有个顺口溜,那才叫绝呢!——“火宫殿样样有,饭菜小吃热甜酒;油炸豆腐喷喷香,姊妹团子数二姜;馓子麻花嘣嘣脆,猪血蹄花味道美;各式小吃尝不完,让你百吃也不厌!”
本以为世上好看事就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但现在,生活之美事,还应再加一件:在河南品湘味。
本文作者蔡运磊(微信:cyld603),红餐网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