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河南人夏天为啥爱吃蒜面条?

蔡运磊 · 2016-08-17 17:59:22 来源:红餐网


提起河南,不能不说烩面。但除了烩面,还有一碗面让你吃了觉得倍有“面儿”——蒜面条儿。

 

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所谓“蒜面条儿”就是像杂粮面条儿、鸡蛋挂面、胡萝卜面、菠菜猪肝面那样,把大蒜弄碎了,跟小麦粉和在一起揉制而成。

 

如果你真要那样做,也未尝不可,只是恐怕会被河南人笑掉大牙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咋养?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做饭吃饭的问题。河南人好吃面,盛夏酷暑特别是骄阳似火的中午,热辣辣地干了半天活儿或满头大汗地走了半天路,最得劲的一顿饭,就是吃顿凉水拔过的捞面。

 

包管你吃了之后,就会像打虎前的武松那样,叹一声“这面真有力气”!为啥?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夏季三伏天,人爱出汗,出多了,容易虚脱不说,胃口也没了,而大蒜、醋则是开胃利口的。怎么办?那就赶紧和一团硬面,切成一指儿宽粗细,在等水开的时间,拿出几瓣红皮儿蒜,来不及用手剥的话就拿菜刀拍。



蒜面条儿用的蒜必须是蒜泥儿加水调和而成的蒜汁儿,没有蒜汁儿就不中,就不能称之为“蒜面条儿”。

 

在笔者的印象中,老家有一个紫红色的石制蒜臼儿,专门用来捣蒜汁儿。天长日久,哪怕好久都没捣过蒜了,凑近一闻,还有扑鼻的大蒜味儿。

 

有道是“磕头如捣蒜”,但捣蒜开始不能太快,快了容易飞溅,如果一不小心溅入眼睛,那滋味儿我认为套用《指环王》里的一句台词,就是“你将后悔来到这个世界”!捣蒜的家伙儿也是块石头,窝窝头儿大小的一块圆石,正中凿个浅孔,装上木把儿就是蒜锤儿。

 

有时候捣着捣着,忽然手头儿一轻,原来是把儿掉了,就剩下“一块石头落地”。如果捣的蒜较多,还要时不时用调羹挖起来,翻一下,这样才能捣得均匀。如果想吃得更殷实点儿,就去门外院墙根儿,挑那些嫩的,掐一把大藿香或石香菜。

 


洗净后逐片丢下蒜臼儿,一同捣碎。看看差不多了,就挖出来,盛在小碗里,撒盐放醋滴油,再用凉水(热水不行,容易死蒜变味儿)洗掉残留于蒜锤儿、蒜臼儿的蒜泥儿,也倒入碗中,拿银色的调羹拌两下,哈,登时满碗滴溜乱转的圆润小油滴,碧绿金黄,酸香扑鼻。

 

这时候,捞面也煮得差不多了,把紫红的苋菜、嫩绿的油菜或是用铁擦子擦成细丝的青翠南瓜往锅里一倾,再拿铁丝笊篱抄起来,翻两下,往刚抽出的、清凉的井水里放一放,基本上就可以拔出来了。之所以叫“拔”,是因为面条往往太多太重,一筷头儿夹起来沉甸甸的,跟拔草差不多。夹好面,拿调羹舀上两三勺蒜汁儿,筷子拌匀,吸溜吸溜一吃,末了再喝口白汤(面汤),“原汤化原食儿”,饱而不撑又不腻,怎一个爽字了得!


 


如果来客了,主儿家往往还要在另一口锅里炖点儿肥肉、炒个鸡蛋啥的当臊子,以示隆重。不过笔者不太喜欢臊子,觉得荤菜一盖,好比小家碧玉弄了身儿凤冠霞帔,把蒜面条儿应有的清气全给破坏掉了,实在可惜!

 

蒜面条儿做得好不好,一看面条儿,二看蒜汁儿。蒜汁儿做得好不好,一靠捣功,二靠“添加剂”。所谓“添加剂”,就是那些只在夏天生长的芳草类叶菜。这里所谓的“芳草类”,可不是“芳草碧连天”、“何处无芳草”的“芳草”,而是除芫荽、香葱外的荆芥、藿香和石香菜等。


 


荆芥好吃,就是味儿太淡,拿来当蒜汁儿的“添加剂”,镇不住,只适合卷饼、汤面或凉拌。藿香和石香菜则完全不同,首先它们气味芬芳且独具个性,就像豪爽的农村大嫂;其次它们生命力强,不挑食不偏食,一把黄土一勺清水就能让自己活得枝繁叶茂、滋润得很。

 

因此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坑边沟渠,只要有水它就能活。不用你呵护有加,也无需施肥打药,它就能快速疯长起来;再次是它们就像韭菜一样,“割复生”。

 

采食时,只需掐取细叶嫩芽,没多久它们就能在断茬儿处恢复如初,甚至长得更旺。“文如其人”,菜亦如其人。因此,笔者总觉得,石香菜最像倔强豪爽、生命力强、勤劳质朴、吃苦耐劳的河南人;用石香菜调配的蒜面条儿,也应该算是河南最接地气、最有面儿的大众面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作者蔡运磊(微信:cyld603),红餐网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蔡运磊

27

文章

55267

阅读量

生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居于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现供职于楚汉名城长沙。理科男,吃的却是文科饭;纵横媒体十余年,体制内外皆混遍;爱好:游山玩水+摄影+美食+美酒+美女。(QQ:342829467  微信:cyld603)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