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耕餐饮到打破围墙,印象小馆开辟了新天地
餐鸣天下 · 2017-07-06 10:56:47 来源:红餐网 4357
新派北京私房菜 印巷小馆
印巷小馆,成立于2009年,4年开出16家店,2014年营业即突破亿元。目前旗下拥有印巷小馆、懂事儿、猫师傅、暇吹牛、黄三少、新乙十六、雅舍、禧园小镇、樱桃沟等多个品牌。创始人尹彪是85后,京城餐饮圈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
身高1米88的尹彪看起来憨憨的,餐饮圈都喜欢叫他一声“彪子”。86年出生的他现在才31岁,却是在圈里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的老兵。聊起来能发现尹彪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豁达和沉稳,他说,这都是吃苦吃亏历练出来的。的确,从14岁学厨师算起,当同龄人还在从一个校门走向另一个校门的时候,尹彪已经经历过学徒、士兵、国企员工多重身份的磨砺了。
创业:京味菜与传承
尹彪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往上数六代都在生活在皇城根下,说起话来满口京片子,自幼学相声、学快板,对北京文化天然有股发自内心的热爱,京腔京韵京味儿文化早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液,或许这是他与京味儿菜缘分的起点。
14岁那年,尹彪进入厨师培训学校学厨艺,16岁毕业进入北京首家万豪酒店中餐厅当学徒,上班3个月遇到恩师姜波(注:姜波,老北京旗人民俗美食家,国宝级烹饪大师刘俊卿老先生入室亲传弟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蜜供姜第五代传人,“京城饮食民俗第一人”)姜波从来不收徒,但尹彪用自己的机灵和真诚打动了恩师,成了大师唯一的“徒弟”,其他人都是“学生”。学徒生涯结束尹彪应征入伍,经两年后专业进入某国企。命运似乎离餐饮越来越远时,尹彪又一回头扎进了餐饮圈。
从小住在胡同里长在胡同里,尹彪对胡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业也从鼓楼地区的一个胡同起步,开出第一家主打北京私房小菜的印巷小馆。厨师出身的他非常清楚,对于一家赚钱的餐馆来说,口味、环境和服务是成功的关键三要素,口味始终排在第一位,三者次序不能乱。但传承并不等于拘泥,传统更需要创新,这位85后的创业者在传统京味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良,使之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消费观念。印巷红盖、印巷小吊、印巷小肘、爆肚、印巷自制香肠、印巷双脆、杏仁豆腐、甜汁爆鲜虾、金包咖喱树、鱼肚捞饭等,印巷小馆推出了大几十道经过改良的北京菜,成为印巷小馆独一无二的味道。
从做餐饮开始,尹彪就坚定自己的方向:做北京菜,做好吃的北京菜。除了印巷小馆,他后来又做了懂事儿、雅舍、黄三少,既做爆肚春饼豌豆黄一类的小吃,也曾把在花家怡园做满汉全席的烹饪大师请来坐镇。尹彪只有一个信念——把京味儿菜传承下去,把北京文化传承下去。
运营:多品牌与发展
尹彪现在同时运营了印巷小馆、懂事儿、猫师傅、暇吹牛、黄三少、新乙十六、雅舍、禧园小镇、樱桃沟等多个品牌,他坦言“多个品牌是为了多条腿走路,用多品牌多品类布局,才能应对现在餐饮竞争的红海。万一某个品牌衰落了,还可以继续另一个品牌”。
印巷小馆旗下的品牌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在北京菜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良,一个是面向特定消费群体做新品类开发,各品牌交叉覆盖了不同年龄层、不同价位的多个消费群体。前者主要有以下品牌:印巷小馆,坚持做创新的改良北京菜;懂事儿,北京最大的老北京风主题文化餐厅,除了餐饮还有相声,与相声演员李菁、王玥波的星夜相声会馆合作,把老北京文化体验做足;黄三少:小吃店,主打老北京春饼;雅舍:高端体验的北京官府菜;新乙十六,中餐西做,中西合璧。尹彪清楚地意识到现在的消费主力是年轻人,要做迎合年轻人的品牌,在品类和定位上有更精准的细分,于是又推出了独创水晶烤盘的时尚新派烤鱼猫师傅,以及面向年轻人只提供晚餐和宵夜,聚焦虾和牛肉的暇吹牛。
多品牌运营并没有让尹彪和他的团队手忙脚乱,这得益于他早早就认识到标准化运营的重要性,及时布局了中央厨房。现在,多个品牌有条不紊的同步发展,如同一只只游击队凭借特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暇吹牛100多平方米的门店一个月流水最高能做到40万,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人的独到眼光。
管理:“让兄弟们赚钱比什么都强”
2017年,尹彪做了一个大胆的改革,他选了印巷小馆营业最好的六家门店,把其中90%的股份让给了店里员工,只要在店里满4年的员工均有机会拿到股份,自己每年只拿营业额流水的10%,其他都交给店长来分配,店长实际上成为门店最大的老板,只要按照正常水平经营下去,每年起码能赚出一辆路虎。
大胆放权的管理激发了店长的管理热情,迅速见到了成果,仅仅两个月期间,六家门店的月营业额平均上涨了15%。“过去店长天天跟我抱怨人手永远不够用,现在把店给他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裁员调整,效率大大提升。过去对消费者就是常规服务,现在会主动试着家顾客微信推送新品、搞促销活动。”对这个结果,尹彪显然非常满意。
尹彪说,他永远只给店长赚钱的店,不赚钱的店依旧在自己手里,如果连续3个月累计6个月不赚钱的店坚决关掉。问到这么做岂不是很吃亏,尹彪豁达地笑了。他说对他而言,让兄弟们赚钱比什么都强,不能自己吃肉兄弟们喝汤。自己更希望能让兄弟们先挣钱,等他老了的时候,打个电话能有兄弟们来看他,比什么都值!
经历过前两年盲目快速发展的阵痛,印巷小馆现在放慢了发展步伐,2017年把重心放在修炼内功和团队休整上,以便未来整合资源更好地重新出发。对于尹彪来说,选择一群对的人,带出一支好的队伍,是未来发展的最大希望,这也是他认为印巷小馆最宝贵的资产。他相信自己拥有一支最懂餐饮的队伍,3-5年后印巷小馆和旗下品牌会走得更远。
未来:多产业布局,跨行业发展
(禧园温泉文化小镇开业,众多明星到场祝贺)
2017年5月14日,禧园温泉文化小镇在朝来农艺园盛大开业,数百位来自餐饮界、投资界、时尚文娱界等不同行业的嘉宾朋友到场祝贺,热闹非凡。在这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占地110多亩的综合旅游文化体验基地的操盘人就是印巷小馆的创始人尹彪。
做餐饮多年,尹彪清楚地知道现在餐饮行业存在的“三高一低”的困境,相比餐饮行业25-30%的食材成本,旅游业不到10%的客房投入是“低成本、高回报”行业,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一次性投入后后期即可坐享收益。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广扶持文化产业,人民消费能力提升需求旺盛,尹彪看到了潜在的市场机会,于是从一个文化小贷项目起步,开始了从餐饮向旅游地产的跨界探索并付诸实践。
(禧园一景:小木屋)
2015年,聚焦于体育产业的宋庄文化基地正式运营,2017年,以文创和餐饮住宿为核心的禧园温泉文化小镇正式营业,除了传统的餐饮、住宿、采摘、休闲娱乐配套设施,禧园温泉文化小镇还尝试更丰富的内容:老北京民俗文化普及、影视实验基地、大型演出、博物展览、活动发布,意图打造成朝北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位于门头沟区的樱桃沟项目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计划今年开业运营。通州区项目也在洽谈中。
从餐饮跨界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尹彪,实现了轻松转型,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影视明星张光北在禧园开业现场)
结语
尹彪推崇如家的商业模式,他和朋友成立了一个餐饮管理公司,希望借鉴如家模式,打造一个拥有超强资本执行力创造力的团队,集中打造管理品牌,未来实现轻资产上市。
这个86年的年轻人,显然拥有更大的野心,更拥有支撑这个野心的能力。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餐鸣天下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