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重庆小面品牌化进入关键期,多方协同破局共创产业未来

红餐编辑部 · 2025-11-14 18:10:30 来源:红餐网 681

红餐网消息,11月14日,为了深入贯彻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力打造“重庆小面”城市名片,“重庆小面·面行天下——2025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府义渡会议厅隆重举行。

据了解,“2025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大会”由2025重庆小面文化节组委会主办,现场邀请了重庆小面产业的相关政策专家、学术权威、企业精英们,他们齐聚一堂,围绕产业标准化、品牌连锁化、营销破圈、资本赋能、文化输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寻重庆小面“走出去”的路径与机遇。

会上,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受主办方邀请,发表了题为《餐饮行业趋势与重庆小面的破局机遇》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的部分精彩内容:

△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

餐饮行业增速趋缓,结构性调整持续

唐欣院长表示,2025年以来,虽然宏观经济有所回暖,但餐饮行业仍处于低增长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维持低位,7月、9月增速不足1%,行业复苏节奏缓慢。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5年9月,多数餐饮赛道门店数量同比下滑,其中火锅、烧烤下降幅度分别为17.5%、11.8%,仅饮品赛道保持5.7%的正增长。整体来看,行业内“开店潮”带来的内卷压力得到一定释放,但市场仍呈现“增量有限、存量竞争”的格局。

消费结构上,悦己饱腹类餐饮占比显著提升,而商务宴请等高客单价餐饮持续承压,行业呈现明显的“大众化、亲民化”趋势。

面馆市场持续扩张,地方特色品牌崛起

唐欣指出,从2020年至2025年,在小吃快餐的主要赛道中,全国面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速仅次于西式快餐。重庆小面、陕西手工面、兰州牛肉面、武汉热干面、苏式面等地方特色面食品牌不断涌现,区域代表品牌逐渐形成,地方特色面食的品牌化进程明显加速。

在诸多细分赛道中,重庆小面作为西南特色美食的典型代表,凭借 “麻辣鲜香” 的独特味觉记忆与亲民属性,长期保持较高的消费者关注度。

近几年,重庆小面门店从重庆加速向全国扩散,整体赛道活跃度显著提升。其中,遇见小面、秦云老太婆摊摊面的门店数均已达数百家,成为当前赛道中扩张速度较快、规模较为突出的代表品牌。2025年4月,遇见小面也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

多方应协同破局,共促重庆小面产业品牌化与规模化发展

回顾重庆小面的整体发展历程,其经历了萌芽期、初步探索期、缓慢扩张期和稳步发展期四个阶段。

当前,重庆小面产业正处于品牌化与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品牌正加快品牌化和连锁化布局,在产品创新、运营优化、场景延伸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整个赛道注入新的活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小面当下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品牌供应链化不足,主要依赖传统手工制作;品牌意识薄弱,重“味道”轻“运营”;资本关注度低,规模化意识不足;还有同质化严重,品类热度下滑等问题。

唐欣指出,重庆小面要有所突破,需要地方政府、餐饮品牌、供应链企业、投资机构及媒体与行业协会多方形成协同合力。

比如供应链企业可通过优化原料采购,提升面条与浇头品质,为品牌降本增效提供保障。餐饮企业需挖掘小面的细分价值,优化门店运营和营销策略,提升整体竞争力。而地方政府则可以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政策扶持,强化重庆小面的IP影响力。投资机构则可利用资本优势,助力潜力品牌快速扩张并实现规范化经营。与此同时,媒体与行业协会通过传播小面文化、搭建交流平台,推动资源对接和行业自律,共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未来,在政府推动、品牌创新、资本助力、供应链升级与媒体传播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小面有望从广受欢迎的地方小吃,成长为代表区域文化与产业实力的城市名片,并成为中国餐饮品牌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