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谁说做餐饮没出息?看他们这样逆袭人生……

寻味人 · 2018-08-13 22:06:15 来源:红餐

都说餐饮人不容易,特别是基层餐饮人,在职场中面临困境时,他们不知如何击穿职业壁垒,寻求更好的发展。这里介绍三位“通关”达人,且看他们如何“打怪升级”。

8月8日,红餐(微信号:hongcan18)推出的文章《工资低、晋升难……基层餐饮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不少人纷纷给红餐留言,诉说自己对现状的困惑。

为了解决基层餐饮人的困惑,红餐请来了3位如今已然成功的餐饮人,分享他们的“通关秘籍”。他们都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甚至可以说“出身低微”;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他们的逆袭故事,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从服务员做起,成餐饮品牌创始人  

出生在安徽一个小乡村的张长全,从小就有一个大城市梦。2001年,年仅22岁的他来到深圳打拼,干过印刷厂编排工,做过销售。几度折腾下来,生活却愈发窘迫,为了维持生计,他一边做着销售,一边到去肯德基兼职当服务员。 

2003年,工作勤快的张长全被肯德基管理层看中,被推荐去做店长助理。“应该是看中我勤快、踏实的工作态度吧。”张长全揣测道。不管原因如何,进入肯德基,领上800元/月的薪资,张长全生活出现了好转,他也由此结缘餐饮。 

三年后,恰逢女友父亲计划在广州番禺开一家湘菜馆。自认已学有所成、经验丰富的张长全,离开肯德基,奔赴广州协同准岳父创业。然而,这一次的试水却是一败涂地,“开了一年多,亏了20万”。他苦笑着说,当时自己太轻狂太无知了。 

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张长全关掉湘菜馆,决定“回炉重造”。于是,2007年,他进入当时的中国火锅第一品牌小肥羊工作,一待便是六年。六年时间,他从普通的小督导员发展成香港区经理。“我们管理香港区的三年,香港区的业绩年同比增长20%。” 

彼时,张长全已不甘于只当个打工仔,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参与投资成为股东。抱着这样的信念,2013年张长全在一片惊愕声中出走小肥羊,加入了南宁的一个新创小火锅品牌。“我当时就和老板谈了条件,工资不是最重要的,但必须要参与新店投资。”张长全把小火锅当成了“弯道创业”的开始,那段时期,他起早摸黑,时常深夜三四点钟还在琢磨经营方案,想方设法要把小火锅经营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火锅从开业伊始,就呈现出迅上升的态势。三年多时间门店从2家增加到5家,经营状况也由当初“一赚一亏”变成“五家全赚”。但后来,由于和投资人意见不合,张长全在2016年底与小火锅分道扬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两次创业的经历,给了张长全更多的历练与积累。去年3月,张长全与另外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名为“椰妹”的餐饮品牌。 

投身餐饮行业15年,从“服务员”华丽转身,变成餐饮品牌创始人——张长全认为,要想成为成功的餐饮人,必须要有一颗进取的心。“餐饮人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但最可怕的是他们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对自己也没有目标,依赖于自己多年前的小经验在职场跳来换去。”

年少丧母、乞讨求学,终成“中国大厨”  

“选择一次,热爱一生。”42岁的陈加春用行动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从厨27年,如今的他已是厨艺界响当当的人物,曾获中国青年名厨全国烹饪大赛上海赛区金奖,还以中国烹饪大师、淮扬名厨的身份登上“中国大厨”杂志封面。回忆起自己的从厨经历,陈加春感慨说:“我是从乞儿逆袭过来的。”

陈加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9岁那年,不幸丧母。“母亲去世后,我讨了整整5年饭,可以说学费都是我讨回来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陈家春放弃了读中学,年仅15岁的他远离家乡,前往扬州当打荷——他坚信“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然而,学厨之路比陈加春想象中要艰难。

“你怎么那么蠢?到底会不会做菜啊?”初学厨艺的陈加春时常遭到师父训斥。那是他第一次学吊汤,由于性格内向害羞,陈加春在学习的时候,不敢向师父请教,只能自己私下偷偷观察完大厨吊汤后,拿着黄鳝的骨头和厨房剩下的鱼头、鱼尾、鱼骨去练习,但是吊出来的汤就跟清水一样,脾气火爆的师父见他如此“不开窍”,开口就骂。

挨骂后,陈加春感到很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滚,却不敢掉出来。经过反思,他卸下了心理包袱,认真跟师父请教。好在师父刀子嘴豆腐心,最后还是仔仔细细地把要领告诉了他。

这件事后,陈家春寻找到了后厨的乐趣,他决定投入所有精力去学习厨艺,于是做了3年打荷后,基本功扎实的他被分到了切配工作,2年后又去学习了上什(蒸锅),后来就到了炉灶炒菜,经过6年的努力,他从打荷变成了餐厅主厨,后来又一路扶摇直上,成了淮扬名厨。

“没有伞的孩子就要努力奔跑。在求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要学会冷静思考、敏而好学、永不放弃、放下面子,因为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资本。”

谈及当从厨的感想,陈加春说,厨师做的是手艺活,出品的每一道菜肴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做出的艺术。“能把菜品做到艺术作品这是一个境界,刚开始不能太急功近利,要扎实练好内功,只有基础好了,后面坚持下去,做出的菜品才是有灵魂和生命力的。好味道就是好产品,好产品即艺术呈现。”

他补充说,后期从厨工步入厨师阶段,更要注意谦虚与人脉关系的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做到了大厨永远不能忘初心,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担当,提升自己的素养,专注出品的每一道环节,把控好菜品的核心。”

外行人开餐厅,如今拥有4家店、近200名员工  

2004年大学毕业后,有着开餐厅梦的许文彬没能如愿以偿进入餐饮行业,而是到了一家国企上班;但国企的氛围让他感觉很压抑,一沉不变的生活维持了一年半,他毅然选择了离开。之后,他到了一家快消品店当销售,做了几年,工作依旧毫无起色。一波三折后,开餐厅这个积在心头多年的火焰重新被燃起,于是他辞掉工作,全心投入餐饮行业。 

为了开餐厅,他买了一大堆餐厅管理相关的书籍自学。他知道,只是掌握理论远远不足够,必须到餐饮店实地走访。他先后去过川菜馆、茶点店、火锅店、酒楼等不同的餐饮店考察,得知许文彬拜访的目的后,很多餐饮店的老板都拒绝见他,担心他日后抢走自己客源。 

很多人吃了闭门羹就不会跑第二次,碰了一鼻子灰就选择撒手。但许文彬却厚着脸皮一次又一次地上门与那些老板沟通、交流。很快,那些老板意识到同行共同营造餐饮市场氛围的重要性,也就愿意敞开心扉跟许文彬分享开餐厅的经历,并告诉他做餐饮的注意事项。“很多人认为同行是冤家,我不这么认为,创业之初,那些老板们坦诚的建议,让我在后来开店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积累了经验后,2011年许文彬的餐厅“一品轩”正式开张了,经过资源对接,他的餐厅主要供应政府用餐。眼看着餐厅慢慢有了效益,不料好景不过两年,2014年政府开始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失去消费主力后,许文彬决定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店内的餐饮品趋向大众化。 

“可能是老天眷顾,餐厅转型后,很快就产生了效益。”一品轩也因此在当地打响了名声,许文彬趁热打铁,贷款先后开了3家面积过百平米的分店,4家店分别主营酸菜鱼、茶点、火锅和宴席。 

如今,许文彬拥有近200名员工,算是实现了当初自己的梦想。在他看来,做餐饮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创新。“很多餐饮人都想当老板,但光有梦想是不行的,得认真做事,遇到问题要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解决。”

结语:  

投身餐饮业的人逐年增多,但只有极少数人的职业发展道路能一帆风顺。以上3位餐饮人的故事各不相同,每个人却又有着若干相同的特质,比如目标坚定、吃苦耐劳、谦虚好学等。 

你身边是否也有餐饮人逆袭的案例?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