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贵的冰淇淋,反而越没人买了?
王观鱼 · 2025-11-24 17:42:30 来源:王观鱼 159
难道中国人不爱冰淇淋了吗?
你吃过哈根达斯吗?反正我没吃过。
1996年,哈根达斯带美式轻奢的标签进入中国,一句爱她,就带她吃哈根达斯,硬是把一支冰淇淋从消暑甜品,变成了表达爱意的仪式感。那时,二十多元一支的价格不便宜,却是年轻人约会的标配,也是城市中产身份的象征。对很多人来说,它就是高级生活的代名词。
近三十年过去,这个曾被称作雪糕界爱马仕的品牌,却突然失速。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哈根达斯全国在营门店只剩247家,而2024年还有400多家。短短一年多,门店几乎砍掉一半。曾经排队打卡的热闹场景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关店、撤柜,和一片沉默。
于是人们开始疑惑:难道中国人不爱冰淇淋了吗?
不是不吃,而是吃得更讲究了
有没有发现,商场里的冰淇淋品牌变多了?
没错,中国冰淇淋市场其实还在扩张。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835亿元。 只不过,撑起这波增长的,早已不是当年那些打着进口、高端标签的老面孔。
如今的消费者画像更丰富。不再专属年轻人,中青年人、带娃家庭也成了主力。他们的心态很明确,2块钱的蜜雪冰城甜筒吃得开心,20块起步的高端冰淇淋也愿意尝试。但关键在于,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
大家越来越在意值不值,配料干不干净、热量高不高、有没有真材实料。人们不再盲目为洋品牌的光环买单。相反,他们更期待冰淇淋能有新意。比如融入中式风味、用本地食材、甚至玩出文化感。
冰淇淋早已跳出单纯的甜品范畴,像奶茶一样,从炫耀型消费变成取悦自己的日常。健康、体验、情绪、品牌缺一不可,成了许多人的小确幸。新需求催生新品类,低糖、动物奶油、植物基、地域特色……层出不穷。
在这股浪潮中,一批本土新锐品牌快速冒头。其中最亮眼的,当属野人先生。如今走进全国各大商场的B1层,你大概率会看到野人先生门店前排着长队。这个连锁品牌门店数已突破1047家,所到之处,人气不减。
为什么是野人先生?
品类创新:在熟悉中创造惊喜
野人先生没有走哈根达斯那条美式冰淇淋(Ice Cream)的老路,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契合当下趋势的新品类,意式冰淇淋Gelato。
相比美式冰淇淋高脂高糖、口感厚重,Gelato脂肪更低、搅入的空气更少,吃起来绵密顺滑却不腻。更重要的是,正宗Gelato讲究少即是多。配方简单,禁用人工色素和合成香精,水果必须用新鲜的,不能靠果酱凑数。这些原则,野人先生一条都没偷懒,全都守住了。
但真正让它出圈的,不是照搬传统,而是聪明的本土化创新。比如呈现方式。传统Gelato是圆球状,而野人先生做成拉丝带尖的三角形,装在可降解的玉米淀粉方盒里。一个小小的形态改变,就足够抓人眼球。再比如最近刷屏的大米冰淇淋,选用当季东北五常大米,在门店现煮后融入牛乳基底,现做现卖。
我特意去尝了一口,能吃到细微的大米颗粒感,既有谷物的温润米香,又有冰淇淋的丝滑凉意,意外地和谐。这种看似微小的创新,背后其实是对中国人味觉记忆的精准拿捏。它不是为了猎奇,而是把中国人最熟悉的饭香翻译成甜品语言,让你在一支冰淇淋里,尝到既亲切又新鲜的味道。
正是这种在熟悉中做新意的策略,让野人先生既接地气,又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洋气。
信任构建:用承诺赢得口碑
人们天然更愿意相信那些敢于公开承诺的品牌或个体。为什么?
因为公开本身就是一种底气:你敢说,就说明你对自己做的事有信心,也愿意接受监督。所以我一直强调:品牌想赢得信任,就得大声说出来。野人先生最响亮的承诺就是八个字:当天现做,拒绝隔夜。
作为业内人士,我知道它的现做具体是怎么操作的,门店员工把原料倒入冰淇淋机,小批量制作,确保产品在几小时内卖完。确实有部分消费者质疑,这算真正的现做吗?我能理解这种声音。
但从千店规模的连锁运营角度看,野人先生的做法其实相当坦诚。毕竟,用半成品糊弄顾客是藏不住的。只要有人走进门店、拍个视频、发个小红书,真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而野人先生选择主动把规则亮出来。不仅当天做,还力争几小时内售罄,等于把监督权交给了所有人,包括自家员工。
要知道,传统Gelato在常规储存条件下,保质期通常是3到7天。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根本无从判断商家是否真的遵守。野人先生直接跳过模糊地带,用一句高调承诺划清界限,既清晰,又可验证。
更关键的是,这套策略背后有一整套扎实的运营细节支撑。精简SKU,减少产品选择,避免用户选择恐惧症,也避免浪费;免费试吃,降低决策门槛,让你先尝后买;晚间促销,每晚9点后买一送一,提升晚间坪效,又制造“错过就亏”的紧迫感,高效清库存。
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共同织成了一张可感知的信任网,不只是靠口号,而是靠每天重复兑现的行动。说实话,在当下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这种既真诚又带点冒险的策略,反而成了最稳妥的信任建立方式。
未来启示,冰淇淋的「中国答案」
艾媒咨询有项调查显示,63.67%的消费者认为冰淇淋最该往营养健康方向优化;知萌2024年的趋势报告也提到,近七成受访者更在意成分来源,六成会认真翻看配料表。
不过,与其盯着这些枯燥数字,不如看看身边。点奶茶要少糖,选蛋糕会挑动物奶油,连吃零食都开始看热量了。健康,早已不是口号,而是日常选择。
野人先生的Gelato,正是悄悄接住了这股风向,低糖、低脂、无添加,只用真果,不用果酱。它没有大张旗鼓标榜「功能性」,而是用一张干净的配料和温和顺口的质地,默默回应了人们对轻盈生活的期待。
可问题是健康路线人人都能喊,为什么野人先生走得稳?答案很简单,光有健康不够,还得真正懂用户。
一个能跑出来的品牌,从来不是单靠产品好,而是产品力 × 运营细节 × 文化洞察三者共振的结果。
你看它的爆款路径就很说明问题,从经典开心果口味,到万圣节限定南瓜冰淇淋,再到如今频频断货的大米冰淇淋,每一次都踩在用户兴趣和文化情绪的交汇点上。
所以下一个爆款会是什么?
也许不在奶油里,而在一碗温润红豆、一勺微醺米酒,或是一片秋日飘落的桂花中。这些看似家常的食材,恰恰藏着中国人最深的味觉共鸣。野人先生把它们变成一支冰淇淋,正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答案。
最后
过去没吃过哈根达斯的我, 今天,愿意为一支用五常大米做的冰淇淋排队。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转变。我们不再需要靠一支进口冰淇淋来证明爱意或身份,而是开始相信,最好的味道,就藏在自己熟悉的土地里。
我相信,中国品牌的未来,属于最懂中国胃,也最尊重中国人文化逻辑的那个。
本文转载自:王观鱼;作者:王观鱼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