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陕西美食:秦川麻食与陕北麻食

唐博 · 2017-02-10 14:37:29 来源:红餐网

麻食,又名猫耳朵。一些地方称之为名贵小吃。陕西各地,特别是关中城乡,麻食是老百姓的一种家常便饭。西安小吃受到各地游客欢迎,其中秦川麻食是得到普遍好评的一种。

我的经验,关中农村做麻食,比城里人更讲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为当记者,做调查,我在陕西一百多个县走了几个圈,在许多村镇、农家、朋友处吃过饭,麻食是留下深刻印象的几种饭菜之一。我第一次吃到印有花纹的麻食,就在一户普通农家。我看见一个个麻食都仿佛经过精雕细刻,不禁十分惊奇,问了主人,才知道是用木梳子拓制而成。专门用来做麻食的木梳,一般人家都有这么一把。普通农家也用麻食招待贵客,那麻食汤里,伴了各式菜蔬、过油豆腐、猪牛羊肉、黄花木耳,都切成丁状,如黄豆粒般大小。虽说在困难时期,贫穷人家拿不出更多的好东西来,却也粗菜细作,麻食带花,一样赏心悦目而又香美可口。

陕北人也很爱麻食。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志丹县吃过一顿地道陕北麻食。不是用小麦面粉,而是用荞麦面做的,荞麦面里须拌以适量沙蒿面,才更为筋韧好吃。沙蒿是陕北沙区的一种野生植物,沙蒿面是它的种子粉碎而成,陕北人吃杂面、荞面,都用它来做添加剂。制作麻食的工艺是:先和好面,将面擀成薄片,切作小丁,一个个用大姆指搓成半卷状,多少有点像小猫的耳朵。陕北麻食的特点在于一定用羊肉臊子作浇汤,那臊子又一定要精心制作,选取肥美绵羊肉,切成小丁,配以上好佐料,文火炖至烂熟。根据不同季节与爱好,加上海带丝、黄花段之类,并且大多要有很多的辣椒角,因而那麻食一端上来,便觉香辣之气袭人。陕北人把麻食叫做“圪坨”,吃时又必定要浇羊肉臊子,所以俗称“荞面圪坨羊腥汤”。陕北唱的信天游,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都跟上”的句子,意思是说那爱情是不能够分离的。那时我的老同学刘怀章在志丹做县委书记,虽说羊肉圪坨在陕北不算希罕,因了他热情关照,那一餐竟极为丰盛,极为佳美,以至事过数年,仍有余香在颊、温馨在胸之感。一般认为,陕北的羊肉圪坨,以延安的志丹县和榆林的定边县、靖边县为最好。因为那里的羊肉肥美细腻,格外好吃。

麻食有“勤”、“懒”之分。“勤”者须一个个制作,有的还用木梳拓了花纹。“懒”者只将和好擀好的面切成小丁,不再加工。麻食的优劣,伴料起很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和西安宴席上也常上麻食,用以款待海内外贵宾,颇受好评。那伴料便十分讲究。鱼虾蟹龟无所不可入选,调味品也可以现代与传统兼而有之,又且特地用了天然红绿黄各色材料点缀,所以既好吃又好看,成为一道大菜名食。这就像《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所写,那茄干,可不是一般的茄干,需要配了鸡脯子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还得用鸡汤煨,香油收,难怪刘姥姥摇头吐舌叹道:“我的佛祖!”

据说麻食源于元代。元代蒙古族营养学家、医学家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一书称之为“秃秃麻食”,又名“手撇面”。佐羊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此饭载“聚珍异馔”卷,说是可以“补中益气”。此说若真,则陕北人吃麻食恐怕更近似于传统方式,因而也应当享有更高的声誉。 (文/何金铭)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陕菜专栏

102

文章

292799

阅读量

中国陕菜网专注于陕菜的挖掘与开发,致力于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一边开研讨会、出版书籍,奠定陕菜的理论基础;一边举办“陕西美食探秘之旅”活动,进行实际推广。两者结合诞生了陕菜网的各类专栏文章。不同风格的文笔记录感悟陕菜的发展历程,如暖阳驱散浮云,渗透人心。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