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水煮活鱼的三十年

茅道 · 2016-11-17 18:56:28 来源:红餐网

现杀活鱼,过油后捞起,另锅烧水,下过油后的鱼,煮至汤色乳白下切圈儿的鲜椒和盐调味,再滚一滚,放姜片和紫苏叶即可起锅……于46岁的冯伟平而言,这套流程已然烂熟于心,虽然他早就不需要在灶台上操作这些。

即连冯伟平自己也承认,这套烹鱼的流程实在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可你若是对近二十多年来的餐饮江湖略有了解的话,一定知道,现今在各大小餐饮机构点单率颇高的一道名为“水煮活鱼”或者“水煮河鱼”的菜肴,其源头就出自冯伟平家里。

食·典  

“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吴越人多嗜此鱼,以为上品,每宴客,以大鱼头进。剖头取脑,洁白如腐,肥腴甘美,食之益人,功等参著。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食·事  

把时间倒回到1989年的3月份,刚刚穿上绿军装的冯伟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千方百计“脱离”了厨房活计,却被送入了另一个更大的“厨房”。那会儿持续十年之久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进入尾声,满怀报国热情的他参军入伍,虽被编入一线作战部队,却并未上到前线,三个月的新兵连训练之后,上级领导查看过他的履历表,直接大笔一挥将他抽调到师部招待所当炊事员——入伍之前,他就在父亲开的饭店中打了两年多的下手。

跟厨房结缘,纯粹是“被逼无奈”,16岁,初中毕业,也没个活计安排,赶巧父亲跟家门口开了个饭店,不就跟着父亲进了厨房?尽管老爷子已经过世三年多了,言语中论及父亲的种种,冯伟平仍是满怀敬意。

父亲是湘潭市郊区畜牧局的技术员,那时节的畜牧局可不比如今,整个郊区的畜禽引进、培育与推广都抓手里,走南闯北地去过不少地方,一张嘴吃得比什么都刁,又好琢磨钻研,外头吃到啥好玩意儿回家就自个儿试制,还诚恳地邀请朋友同事过来试吃,一来二去,倒成了单位的“名人”,都晓得郊区畜牧局的冯技术员做菜是一把好手。

时间推进到1980年代,过往的好时光不再,整个国度都从严苛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慢慢松绑,掌控城郊居民畜禽喂养大权的畜牧局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冯技术员走南闯北的机会少了,好在那些关系网还在,那时节比什么都值钱的信息网络也在,就凭着这些他人难以掌控的信息,前技术员干起了“投机倒把”的买卖,不过短短几年,便提前迈入“万元户”的行列,且修了一幢在当时看来颇为超前的两层小洋楼。

小洋楼就矗立在107国道株易路口段,当时的107国道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最为繁忙的路网,这个再度起飞的国度各种紧俏物资的运输都由这条贯穿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来担负,往来车流不绝,有居住于路网沿线的心眼活泛的人便打起了专司服务过往司机衣食住行的主意,有朋友就撺掇冯技术员,你手艺那么好,又住国道边上,不也开个饭店得了?冯技术员想了一下,似乎也是这么个理,稍微把厨房改造一下,便算是开门营业了,至于店名“湘春楼”,更是湘潭市客车厂的几个朋友做好了招牌送来道喜的,就这么用到了今天,冯伟平有些懊悔没趁老爷子在世的时候问个清楚明白,弄得他现在也不知这店名到底有何讲究。

冯伟平那会儿初中刚毕业,不想再读书了,一时半会儿也没找到别的活计,便让父亲拉了壮丁,留着在厨房打下手,未出阁的姐姐也不能“幸免”,和母亲一起在店里帮衬招待,只有彼时年幼的弟弟还在学校里懵懵懂懂地混着日子,一家五口各有分工,和那个年代所有潮气蓬勃的中国人一样,勤勉且小心翼翼地打理着自己的小日子。当然,这会儿还没有那道日后火遍大半个中国的水煮活鱼,无非些炒肉片、炒猪肝之类的家常菜肴,慰藉无以计数的长途奔袭的货车司机的肠胃。

对冯伟平来说,这样的生活算不上太坏,但也决计算不上很好,后厨打杂的活儿多且杂,心要静,手要稳,十多岁的少年郎正是跳脱的年纪,又哪里静得下心、稳得住手?熬了两年多吧,冯伟平偷偷去了征兵站——徐良那样的越战英雄那会儿是所有少年郎的偶像,也想着自己又朝一日能成为那样万众瞩目的英雄——体验也顺利通过,临走的时候才跟老爹摊牌,老爹当然不让,店里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了这个帮厨还怎么正常运转?后来也想通了,年轻人,是得出去闯闯,不能老窝在小地方荒废青春,可让父子俩都没想到的是,冯伟平离开株易路口湘春楼的厨房,却去了南宁师部招待所一个更大的厨房。

也就在冯伟平在南宁那个更大的厨房操劳的时候,株易路口湘春楼的掌柜冯技术员却让一道颇不起眼且并无多少章法的地方菜肴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招牌菜。那会儿店面后边有段儿水渠,冯技术员便用网兜养了些鱼在里头,店里也就多添个菜,做法更是粗犷而聊撇,鱼过大油,而后水煮使熟,起锅再放姜、蒜、辣椒、紫苏等调料,热辣鲜香地极是过瘾,一看就是没有多少烹饪手法的乡下做法,图的就是个鲜活劲儿,可在那些走南闯北的货车司机看来,这却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用于维持活体河(海)鲜存活的增氧设备还未广泛应用于市场,除去滨水而居的居民,大多数国人其实并未吃过鲜活的水产品,做法也以红烧、糖醋等重口味为主,眼下有现捕现杀的活鱼吃,做法还是这样的粗犷和原始,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跑107国道的货车司机,但凡经过株易路口,都要停车吃这样一份水煮活鱼,到后来,名声越传越远,地处长株潭三城交界处的株易路口成了无数吃货心目中的圣地,开半个小时车到湘春楼吃上一顿水煮活鱼才算是地道的吃货。

1993年的毛泽东百年诞辰又给湘春楼添了一把大火,伟人故里从未有过的热闹,往来不绝的主席崇拜者在缅怀了主席的丰功伟绩之后,多会来湘春楼打个尖儿,吃上一份儿被天南海北的货车司机口口相传的水煮活鱼。退伍转业的冯伟平见识了当年的疯狂,一天要吃上成吨的鱼,杀鱼的小工都有七八个,从中午开门到半夜,几乎就没个歇气的时候,店门两边车道的车往往停出一公里开外,为吃鱼插队而大打出手的食客也时而有之,包括彭丽媛在内的一些当时的明星也曾在此落脚,只是那会儿不懂,也没那个条件想到拍个照片或者视频留存下来,多只在一个如今看来已完全属于上个世纪审美观的笔记本上写上些客气而俗套的吉祥话。

疯狂的场面随着京珠高速湖南段的全线贯通而慢慢回复平静,107国道的车少了,人也少了,来湘春楼的食客自然也少了,尽管不少老食客还会时不时地念叨起湘春楼的水煮活鱼,但对未曾经历过当日疯狂的年轻一辈而言,多少有些白头宫女闲谈天宝旧事的意思,痛痒都隔了层肚皮。

世纪之交那一年,冯伟平和弟弟一起全盘接手了湘春楼的经营管理权,活成了传奇的冯技术员辛劳大半辈子也老了,要享受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了,生意上的事儿,就交给下一辈去打理吧!

或许是为了再续湘春楼当年的风光,冯伟平兄弟俩曾先后在长沙和株洲市区开起湘春楼,然而市场变了,再不是一个招牌菜就能独领风骚好些年的时代了,虽则开业之初会有老食客满怀感慨地前来捧场且奔走相告,但毕竟成不了主流,餐饮这行当已是彻头彻尾的买方市场,可供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实在太多,而且水煮活鱼这菜也谈不上多繁复的工艺,满大街都能吃到,时日久了也难以支撑偌大一个店面的运转,最终不得不关门了事。

现在,冯伟平改换了思路,湘春楼就死守着株易路口的地盘,再不向外扩张,像是一面旗帜,虽则不能再续当年的风光,但旗帜在,阵地就还在,庶几也可宽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与此同时,也会投资一些别的餐饮门店,但不会再打湘春楼的牌子,怕的就是万一有个闪失,有损这块金字招牌的成色,但一些难以名说的传承还是会在菜单上露出马脚,好比湘依路恒瑞雅园边上的小烹鲜,是冯伟平新近投资的餐饮店,最近也推出了湘春楼的水煮活鱼,厨师是从老湘春楼调过去的,算起来应该是父亲的徒孙辈了,偶尔冯伟平会让他做份鱼尝尝,口味倒是分毫不差,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每每此时,冯伟平都会想到已经故去的父亲,老爷子若还在世的话,会不会再续湘春楼当年的风光呢?

食·谱  

主料:鲜活鳙鱼一条(约1000克)

辅料:高汤(1000克)菜籽油(1000克,实耗50克) 小米辣(20克) 生姜(20克) 紫苏叶(20克)葱花(20克) 盐(适量) 味精(少许) 胡椒粉(少许)

 

操作步骤:

1、活鱼宰杀治净,两面各打花刀,以便入味

2、锅底热油,待油温拉高,放入治净之鳙鱼,炸至两面略黄捞出沥油备用

3、另锅烧热高汤(若无,白水亦可),将鱼放入,大火烧开,改小火煨至乳白色

4、加盐和味精调味

5、生姜切丁,小米辣切圈,并紫苏叶一并放入锅中

6、起锅,撒胡椒粉即可

本文作者茅道(微信:yzhy83),红餐网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茅道

10

文章

30852

阅读量

媒体人,美食专栏作家,专注餐饮品牌文化植入及菜品设计定型。个人微信号:yzhy83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