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奶茶要变天,江西老板占上风
赵晓晓 · 2025-08-27 16:45:45 来源:创业邦 292
在美国,新茶饮品牌里,开店最多的是喜茶。
不到两年,喜茶在美国开了30多家店,成为在美国开店最多的中国新茶饮品牌。
2023年底,喜茶在纽约百老汇开出在美国的第一家门店,是首个进入纽约的中国新茶饮品牌。
今年年初,喜茶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出TEA LAB店,也是喜茶在美国唯一的直营店,有行业人士透露,这个门店是创始人聂云宸在负责。8月初,喜茶最新门店在苹果总部附近开张。
在美国,开一家奶茶店的难度是国内好几倍,选址、加盟、供应链、推广等各方面问题都比国内更复杂,进程也更缓慢。喜茶在美国开第一家店就用了8个月。
2012年,江西人聂云宸在广东江门的江边里开出第一家喜茶门店,喜茶至今在全球各地门店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根据最新数据,喜茶海外门店总数已经超过100家,三分之一在美国。
喜茶美国提速,目的是在最贵的市场站稳,才更有可能做出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也有多位行业人士分析,喜茶还有资本市场逻辑,即好的估值和上市。
同期备受关注的新茶饮品牌里,就只剩下喜茶还没有上市。过去两年,聂云宸几次调整,把重点从国内挪到了海外,努力找到新增量。
重新启动出海,去美国
在国内开放事业合伙人计划后一年,2023年3月,喜茶开放海外事业合伙人计划,基本涵盖欧洲、亚洲、东南亚、中东等主流市场。
当年年底,喜茶在纽约百老汇店开业,广告登上纽约时代广场。这是新加坡外,喜茶重点扩张的另一个海外市场。在眼下中国现制茶饮出海潮中,喜茶也是首个进入纽约的新茶饮品牌。
喜茶最早出海是在2018年,首站是新加坡,也是首个布局海外的新茶饮品牌,不到两年时间喜茶在新加坡开店5家,且都是直营模式。那是喜茶最高光的时候,风投抢着入手,估值被一路抬到160亿元,到2021年估值飙升到600亿元。
此后喜茶出海沉寂。原本那两年喜茶是要大规模出海的,但最远也只开到东南亚。
2023年开放加盟后,喜茶在海外重新提速,但目标市场变了。先进入英国,然后是澳大利亚、加拿大,2023年年底,喜茶进入美国。
现在喜茶开到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28个海外城市。今年2月下旬,喜茶进入日本。
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喜茶海外门店总数超过100家,其中三分之一在美国,是几个海外市场里门店数最多的。在美国,喜茶也是发展最快、门店最多的新茶饮品牌。
喜茶在美国从去年开始提速,在一年半内,从1家门店开到30多家,围绕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城市铺开。创业邦从一位在美华人了解到,去年9月底喜茶计划在美国13个城市开出42家店,小程序上能看到标注。
今年上半年,喜茶在休斯顿、圣地亚哥、洛克维尔等多个城市开店。年初时,喜茶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出TEA LAB店,这是喜茶的创新实验空间店,新品、新的设计元素都会先在LAB概念店里测试,然后再上市。
8月初,喜茶最新门店在加利福尼亚库比蒂诺Main Street开业,这里距离苹果总部不到两公里。如果按照上述华人提供的信息,喜茶今年在美国还会继续开店。“正在装修的门店不会在小程序上显示。”
从2023年开始,开到美国几乎成为每个新茶饮品牌扩张计划里的一部分。两年前创业邦从霸王茶姬获悉,当年该公司第一次去美国考察,中餐品牌投资运营商创丰集团创始人廖寓接待了整个团队,当时考察的市场是纽约。
廖寓分别于2018年、2023年创建小龙坎北美有限公司和创丰集团,在此之前廖寓有多年商业地产经验,2018年开始专注帮助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美国,过去五年接待了多家中国企业来美市场考察,“2024 是需求爆发的一年。”他说。
除喜茶外,这个阶段已经开到美国的新茶饮品牌有茉莉奶白、库迪、悸动,瑞幸、霸王茶姬、柠季、沪上阿姨等放出要去美国开店的口号,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品牌都已经在美国开店。
新茶饮集体涌向海外的背景是,国内店面不断加密、价格战激烈,导致行业整体同店收入下滑。
从消费力上看,美国的GDP 全球第一,有 2亿多高频餐饮消费用户。从茶饮生态看,美国的茶饮还在很甜的珍珠奶茶和瓶装饮料阶段,更创新的茶饮品类存在真空期。对品牌来说,它们不仅要开店做生意,更希望能在海外建立品牌知名度。
人工、市场、对手的多重考验
喜茶在洛杉矶第一家店开业后,一位出海企业服务商去探过店,从她分享的视频里能看到是一家很小的店,店内有4名员工,门口没有排队。顾客反馈出品很慢,员工还没有培训到位,一杯茶饮要等10分钟。
“即便是这么个小店,也要日销1000杯以上,加盟商才能赚到钱。”上述服务商说。
在美国,加盟一家喜茶的前期投资在40万到80万美元,装修是个大头,一家 40 - 50 平方米的门店,装修成本要20万美元。喜茶选址都在核心地段,月租金在2万美元左右,一年24万美元。
美国人工成本一个月4000美元,喜茶大多门店人员在6人左右,一年近30万美元。
上述相关人士透露,时代广场的TEA LAB店是直营大店,有100平,员工人数超过十人。年租金是185万美元,喜茶在美国的价格区间是5-7美元,一个月要卖超过2万杯才够房租,约合一天近700杯。“当时有很多品牌竞价TEA LAB店位置,但最终被喜茶签下。”
美国市场分散,好位置不多,大多商场都有“半径保护”政策,能选的只有街边位置,且审批流程慢、周期长,开一家店平均在要9-12个月,租约一般都在十年以上,这是个巨大的门槛。因此头部品牌往往很谨慎,开第一家店会把战线拉的很长。
日销超过1000杯这个数字通常会出现在新店开业促销时。数据显示,喜茶在美国的新店开业销量通常在2000至2500杯,高的时候可以冲到3000多杯。流量回归正常后,大多门店日销量在500杯左右。
上述相关人士说,大多加盟商的回本周期在两年,甚至超过两年。
也有门店没有撑过这个回本周期,洛杉矶的罗兰岗店开店9个月就关了,拉斯维加斯店也在今年关店,纽约布鲁克林门店目前在转让,长岛拟开门店也已终止计划。
有接近过喜茶的相关人士透露,喜茶开放加盟后追求开店速度,在FDD(财务尽职调查)没做踏实的情况下,大批量去签约加盟商,且大多是华人背景加盟商。
对加盟商来说,可能比较致命的是,喜茶海外加盟似乎没有区域保护政策,这一条也没有写进合同里。这意味着,在一些区域会有几家喜茶店,原本就不多的客流被瓜分,加盟商的竞争力削弱。
上述相关人士透露,今年喜茶在国内的一号位加盟商来美国看了一圈,觉得不太行,停掉了原本计划的多个加盟店,重新开始调整加盟策略。
过去一年,开到美国的新茶饮品牌不在少数。据廖寓分享,茉莉奶白去年开到美国,目前已在加州、洛杉矶、曼哈顿、纽约等城市开店,其中法拉盛店月营收接近50万美元。
茉莉奶白抢了个时间差。霸王茶姬坚持先把直营模式跑通再开放加盟,光筹备工作就准备了两年多,等开出第一家店时,茉莉奶白一天能卖出2000杯,先占据一部分用户心智,生意甚至超过喜茶。创业邦了解到,喜茶也用了8个月才开出第一家店。
“茉莉奶白是短平快策略,先在纽约开放一家加盟,市场验证好后全美进攻。”廖寓说。
这是中小体量品牌的优势,没有太多包袱和资本裹挟,战略调整相对自由,只要数据是好的,就会成为大多加盟商首先考虑的品牌。创业邦从一位相关人士了解到,华盛顿区的贡茶二级代理商,把手里一半的店换成了茉莉奶白,“自己跟自己卷。”
在美国,没有一家奶茶品牌市场份额超过 5%
根据营销专家May提供的信息,美国市场排名前三的奶茶品牌是功夫茶(Kungfu Tea)、贡茶、歇腳亭(Share tea),三家都是台湾奶茶,分别在美国有375家、225家、164家,并且都开到了美国以外的市场,比如加拿大、中东、东南亚等。
据国际咨询公司IBISWorld数据,在美国,没有一家奶茶品牌市场份额超过 5%。这意味着奶茶界的“星巴克”还没有出现。排在前三的品牌也意味着过去十几年,美国茶饮文化没有变过,更多使用珍珠、植脂末等原料,而以霸王茶姬、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主要使用水果、鲜奶等原料,这在美国属于创新品类。
“国内的一些品牌进来后,会把之前一些老旧的品牌迭代掉。廖寓说,“一芳、老虎堂等老式奶茶品牌也在逐步关店,竞争力下降。”
喜茶用最快的速度在美国开店,也在用最快的速度征服这个市场。
为了提升效率,喜茶已在美国东西海岸、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悉尼与墨尔本都建立了仓库,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在海外搭建系统化供应链的新茶饮品牌。两年前,喜茶美国只在洛杉矶这一西部城市有仓库,原料到港后再送到纽约,中间要跨越4555公里。
另一边,为了保证品控,茶叶、珍珠、包装材料等还是主要从中国进口,鲜奶、鲜果等保质期较短的材料从当地采购。比如“多肉葡萄”,早期在美国当地很难获得原料,海外门店会使用罐头、冷冻水果搭配鲜果使用,期间也曾用在本地更易获得原料的提子替代葡萄。
在廖寓看来,餐饮品牌能实现本土化采购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美国是一个高合规国家,尤其是食品类,如果原料都从中国进口,光合规认证就要花费几十万美元,现在还要面临更高的关税问题。”
不过这也不是个万无一失的策略,因为水果产地、奶源的问题,同一款奶茶或者果茶,海外跟国内在口味上会有很大差异,很多消费者是带着国内的口感印象来评价海外产品,重新教育市场的成本变高。
在上述人士来看,喜茶现在要突破的是如何开发适合美国本土消费者的产品,做好本土化,走出华人圈,“怎么让美国白人喜欢上喝‘淡奶茶’。”
悸动找到稳定的营收模型,也是因为开发了一款蛋挞,搭配饮品卖。美国很多消费者喜欢买饮品的时再配一点小吃。现在这款蛋挞能占到总销量的40%。
廖寓签下的几个独家代理里,有火锅、水饺、麻辣烫,唯独没有茶饮品牌,他们接触过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但还没有做相关业务,“奶茶市场太卷了。”廖寓和团队在孵化一个椰奶类品牌,椰子水这个品类在美国有成熟的消费场景,是一个好的突破口。
美国不是一个做快生意的市场,喜茶在美国扩张很快,但要做好产品、做好品牌就要适当慢下来。
本文转自:创业邦;作者:赵晓晓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