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如何应对餐饮内卷——从红海中撕开增长口子

朱立挺 · 2025-08-04 09:33:18 来源:红餐网 192

餐饮行业的“内卷”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一条街挤着 10 家火锅店,奶茶店买一送一成常态,连社区面馆都在比拼“24 小时营业”。当价格战、模仿战、流量战成为日常,不少从业者陷入“越卷越亏,不卷等死”的困境。但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竞争的囚徒困境”,破局的关键不在于“跟着卷”,而在于“换赛道”。以下 5 条“反卷”策略,从实战角度拆解如何跳出恶性竞争,找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一、极致单品:用“窄门思维”做透“一米宽,一千米深”

在菜品越来越多、菜单越来越厚的当下,“少即是多”反而成了破局点。极致单品的核心不是“只卖一道菜”,而是通过聚焦一款核心产品,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绝对优势,让消费者形成“想到这道菜,就想到你”的条件反射。

食材溯源,给单品“讲故事的底气”:太二酸菜鱼坚持“只用鲈鱼”,并公开鱼的产地、养殖周期和检测报告;云南“菌故”餐厅只在雨季卖野生菌火锅,每桌附带“菌子身份证”,标注采摘时间和山头,用“稀缺性 + 透明化”跳出价格战。陕南石叁珍蘑菇宴便是这一策略的典型实践。它专注于蘑菇这一单品,其食材大多来源于陕南当地的原始森林,那里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蘑菇种类丰富且天然无污染。石叁珍蘑菇宴通过深入挖掘当地蘑菇食材的特色,将一道道以蘑菇为主的菜肴精心烹制,从食材的源头就奠定了其独特性,让消费者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从而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工艺创新,让老味道有“新记忆点”:北京“南门涮肉”把传统铜锅涮肉的“麻酱蘸料”做成标准化配方,同时推出“现切鲜羊肉”明档,顾客能看到师傅的刀工和肉的纹理;长沙“壹盏灯”的爆辣鸭掌筋,通过“先炸后炒再焖”的独特工艺,让辣度和软糯感形成差异化记忆。

围绕单品做“场景延伸”:不是所有单品都要走“大菜”路线,街边小店也能靠“小单品”突围。比如杭州“游埠豆浆”把一杯豆浆做成“早餐 IP”,搭配现炸油条、咸豆浆泡馃,甚至推出“豆浆咖啡”跨界组合,让“喝豆浆”从“果腹”变成“打卡体验”。

关键逻辑:极致单品的本质是“用减法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用加法提升产品不可替代性”。当别人在比拼“菜单长度”时,你在深耕“产品深度”,反而能在细分领域形成垄断。

二、重构体验:从“卖产品”到“卖情绪价值”

基础服务(上菜快、环境干净)已成为标配,能让人记住的体验一定是“超预期”的 —— 可能是一个细节、一种氛围,甚至是一句戳心的话。重构体验的核心是“找到目标客群的隐性需求,用差异化场景满足情绪缺口”。

用“场景创新”解决“等待焦虑”:凑凑火锅在等位区设置“免费奶茶吧”,顾客等位时能喝到现做奶茶,甚至可以点一杯带走,让“等座”从“煎熬”变成“小确幸”;上海“% Arabica”咖啡把“现磨咖啡”的制作过程变成“表演”,吧台设计成环形,顾客能看到咖啡师的每一个动作,喝咖啡成了“观看一场小而美的仪式”。

用“情感连接”锁定“高频客群”:西贝莜面村针对家庭客群推出“儿童餐免费升级”,不仅送卡通造型餐具,还让服务员带孩子做莜面 DIY,家长吃饭时孩子有专人陪伴;成都“冒椒火辣”的冷锅串串,墙上贴满“老板手写的江湖语录”,比如“吃辣不喝酒,人生路白走”,用市井气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

用“文化赋能”让体验“可传播”:文和友把“老长沙市井文化”搬进商场,从复古招牌、旧家电到街头游戏厅,让顾客在吃饭时“穿越回 90 年代”,即便排队两小时,也愿意发朋友圈分享;南京“金陵小城”的中式餐厅,服务员穿汉服上菜,每道菜附带一首古诗解说,让“吃中餐”变成“文化体验课”。土锤咖啡则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新。它精心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咖啡空间,融合了陕南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时尚风格,从装修风格到店内装饰,处处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仿佛置身于陕南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这种独特的场景体验成为了吸引顾客的一大亮点,让顾客在消费过程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和文化上的共鸣。

关键逻辑:体验不是“花钱搞装修”,而是“精准捕捉用户情绪”。当别人在比拼“谁的服务更标准化”时,你在打造“谁的体验更有记忆点”,就能让顾客“为情绪买单”。

三、数字化深耕:用“效率工具”把“内卷成本”变成“利润空间”

很多餐饮人认为“数字化就是做外卖、搞小程序”,但真正的数字化是“用数据驱动决策”,从采购、库存到营销,降低每一个环节的浪费,让“内卷中消耗的成本”通过效率提升赚回来。

供应链数字化,把“损耗率”降成“利润率”:瑞幸咖啡通过“智能预测系统”分析每个门店的销量数据,精准调配咖啡豆、牛奶等原料,让库存损耗率控制在 3% 以内(行业平均约 8%);社区早餐店“包馔夜包子”用小程序做“提前预订”,顾客前一天下单,门店按订单量准备馅料,面粉和肉馅的浪费减少 60%。

会员数字化,让“流量”变成“留量”:海底捞的“黑海会员”体系不仅记录消费次数,还通过数据分析顾客偏好 —— 比如某位顾客常点“番茄锅 + 虾滑”,下次到店时服务员会主动推荐搭配的新品;街边“夫妻老婆店”也能靠“微信会员群”突围,每天在群里发“当日特价菜”“预定留座”,复购率比纯散客高 40%。

营销数字化,拒绝“盲目烧钱”:蜜雪冰城通过抖音“雪王 IP 短视频”精准触达年轻人,每条视频成本不到 1000 元,却能带来 10 万 + 播放和到店转化;相反,很多品牌跟风做“直播带货”,但没分析客群是否匹配,最终“卖券 100 万,核销率不到 30%”,反而亏损。

关键逻辑:数字化不是“高大上的技术”,而是“精打细算的工具”。当别人在比拼“谁的优惠力度大”时,你在通过数字化降低成本、提升复购,利润空间自然比别人厚。

四、细分赛道:在“红海”里找“蓝海”,聚焦“被忽略的少数人”

当大众市场被挤爆,细分赛道反而藏着机会。所谓细分,不是“缩小客群”,而是“精准锁定某类人的特定需求”,比如“宠物友好餐厅”“深夜食堂”“低糖轻食”,通过“小而美”的定位,让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按“人群标签”细分:上海“PAWKA 泡咔”是“宠物友好餐厅”,不仅提供宠物餐食,还设置“宠物游乐区”,顾客可以带狗一起吃饭;北京“米店”聚焦“云南上班族”,主打“云南家常菜 + 简餐”,中午卖“过桥米线套餐”,晚上变身“小酒馆”,靠“精准匹配客群”实现高翻台。

按“场景需求”细分:深圳“野萃山”做“鲜果实验室”,只在下午 2 点 - 5 点卖“现切水果 + 特调果汁”,瞄准“下午茶想健康吃的白领”;成都“马路边边”把“麻辣烫”搬进“老巷场景”,主打“回忆杀”,吸引“80 后同学聚会、同事小酌”,避开和传统火锅店的直接竞争。

按“饮食限制”细分:杭州“素直”专注“素食创意料理”,用菌菇、豆腐做出“素牛排”“素三文鱼”,吸引健身人群和环保主义者;广州“戒糖所”主打“零卡糖奶茶”,公开配方里的糖含量,让“想喝奶茶又怕胖的人”找到归宿。

关键逻辑:细分赛道的本质是“避免和所有人竞争”。当别人在“大众市场拼价格”时,你在“小众市场做垄断”,反而能靠高溢价和高忠诚度活得更滋润。

五、供应链筑墙:把“成本优势”变成“竞争壁垒”

餐饮的终极竞争是“供应链竞争”—— 当别人还在比拼“谁的菜更便宜”时,有供应链优势的品牌能做到“同样的价格,我赚得多;同样的成本,我卖得更便宜”。供应链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小店也能通过“轻资产模式”建立壁垒。

中央厨房 + 区域配送,降本又保品控:太二酸菜鱼的“中央厨房”统一腌制酸菜、调配汤底,门店只需要“煮鱼 + 加热汤底”,单店人力成本比同行低 20%;连锁早餐品牌“巴比馒头”在每个城市建“馅料工厂”,凌晨配送到门店,保证包子馅料新鲜,同时比门店自制成本低 30%。

直采 + 预售,跳过中间商赚差价:新荣记通过“产地直采”对接台州渔民,海鲜从上岸到门店不超过 24 小时,不仅新鲜度更高,采购价还比批发市场低 15%;社区生鲜店“钱大妈”靠“每晚 7 点后打折清货”模式,倒逼供应链“以销定采”,库存周转天数比同行少一半。

小店也能玩的“轻供应链”:街边“兰州拉面馆”可以联合周边 3 家同类型门店,一起向面粉厂批量采购,压低单价;夫妻老婆店用“微信群接龙”做预售,比如“明天早上卖 100 个肉包,今天提前预订”,按订单量买肉和面粉,几乎零库存。

关键逻辑:供应链的核心不是“规模大”,而是“反应快、损耗低、成本优”。当别人在“前端拼杀”时,你在“后端筑墙”,就能在价格战中掌握主动权。

结语:内卷的尽头,是“价值回归”

餐饮行业的内卷,本质是“增量市场结束后,对存量市场的重新分配”。那些靠“模仿、低价、流量红利”存活的品牌会逐渐被淘汰,而能活下来并活得好的,一定是“真正创造价值”的品牌 —— 要么让产品更好吃,要么让体验更舒服,要么让效率更高。

对从业者来说,与其焦虑“别人在卷什么”,不如思考“自己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当你把精力从“和别人比”转向“和自己比”,从“做别人做的事”转向“做自己擅长的事”,内卷自然就成了“筛选同行的过滤器”,而不是“压垮自己的重担”。

餐饮的竞争从来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能跑到终点的,一定是那些“耐得住寂寞,练得好内功”的人。

作者:朱立挺

朱立挺

3

文章

3884

阅读量

红餐智库特聘专家、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专家委员,陕师大文学院资料中心主任、“长安食光”工作室创始人,初心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北京陕菜协会副会长、省餐饮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等多项职务。2010年起在陕师大开饮食文化选修课,多所院校聘其讲授相关课程。1997年以来,出版《古都西安丛书·长安胜迹》等多部专著,主编《中国陕菜》系列丛书,协助撰写《关中民俗文化概论》等,在核心期刊、报纸及平台发表3000余篇文章。参与全国众多餐饮旅游评比活动,为多地“旅游+餐饮+文化+民俗”策划设计,独立策划设计陕南石叁珍蘑菇宴餐饮博物馆等项目。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