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520,谈谈情怀、生意与创业
王鹿鹿 · 2019-05-20 17:53:59 来源:红餐网 3753
今天是2019年5月20日,也和鹿鹿想谈的话题有关,最近考察走店中,看了不少这一两年出现的新创品牌,在每个店里的感受截然不同,也让鹿鹿对情怀、生意与创业这三者间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对于餐饮创业者来说,投入餐饮行业的出发点不一样,从而导致以门店为载体的内容输出形式各异,走上了不同的餐饮道路——动因、认知与行为这三位一体,最终会体现在品牌的各终端环节上,也预示着不同的结局。
先 把 这 三种 动因对应 的结果 梳理下 :
情怀创造特定价值;
生意创造个人价值;
创业创造公众价值。
这三者间并无对错,但不少新餐饮人往往将其混淆,把生意说成是情怀,把情怀当成了创业,把创业做成了生意。
把生意说成情怀的,是我们最常看到的现象。
主要特点:说了一套,做的另一套,创造的内容与输出的内容天差地别。
比如xx创始人/ 团队,走遍天南海北、潜心研发、优选食材,只为给消费者提供最优质安全的餐品,结果后厨用的却是料理包供餐;
又比如有的品牌喊出的口号是把xx餐品/品类重新定义,颠覆过往立志成为品类第一,把它带向全球做国际品牌,结果在自己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开始匆忙放加盟。
该 现象 的 共性是,在形式表达上下足了功夫,却在内容创作上偷工减料。反观那些真正做成品类第一的品牌,行 动 却是相反的,内容创作复杂而艰难,表达形式简单且真实。
鹿鹿觉得,越是成熟的市场,认知越趋向于事实。生意就是生意,商业的本质不一定非要用情怀做加持。
把情怀当成创业的,也不少。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情怀的特定性。
怎么理解呢?做大众餐饮,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从大众的C端需求出发,引导B端的供给,产品的价值是普遍需要的核心价值,如安全、健康以及大部分人认同的好口味。
而情怀则是从B端出发,给消费者的,是提供者认知中的“极限/最佳产品价值”,如正宗、高品质以及独门手艺……
一个是客观需求,一个是主观认知。
这使做情怀餐饮的成本高昂,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让足够多的人认同这种价值,需要对选址、引客、成本、价格等各个核心要素做取舍。
但事实上,大部分情怀餐饮都倒在了生存的半路上,要么过于曲高和寡,要么过于昂贵(成本和价格),入不敷出,撑不到成为 情怀 名店。
考察中看了一家面馆,几个年轻人出于对本帮浇头面的喜爱合伙创业。从门店的品牌介绍上,就能看出满满的情怀,产品制法和味型也遵循品源地属性。但是开在哪里(选址有问题),如何让深圳的消费者喜欢上浓油赤酱的浇头呢(未结合本地需求)?似乎这些问题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只想给你提供我认为最好的, 而 从不问 , 你认为什么是好的 ? 特定价值对应的是特定的人群。所以说以情怀为出发点做餐饮 , 是最难的选项之一。
鹿鹿理解的餐饮创业 , 应该是生意与情怀的 “ 综合体 ” ,在遵循生意的本质与遵循餐饮的 本质下, 找一个 涵盖自身情怀或情感的 平衡点。
比如这次看到的一个湖南手工米粉店,虽然是街店的快餐,一个讲求效率的业态,依旧坚持着手工制粉、现炒码子、自制小菜和自制饮品甜品。不管是门店的环境、前厅布局、口味改良还是现场服务,处处有细节,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是为了填补损失的效率以及迎合本土市场的消费者需求。
做餐饮是否用心,不单单只体现在产品的味道上,而是充斥在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用心做生意的,生存几率自然会大,迎合消费者需求的的认可度自然就高。
餐饮创业短期做的好的也不少, 每年都会涌现一波, 那为什么长期留存率依旧不高呢?鹿鹿觉得主要原因是, 某种程度上, 餐饮创业是一 件 反人性的事 ,甚至需要 “趋难避利” 。
不仅要拒绝各种诱惑,还需要舍巧用拙在繁琐的难题上不停地折腾。有的人初期小有成就,做着做着就有人主动找上门提供各种资源,赚快钱的诱惑力太大。也有的品牌开始很受认可,做着做着就忘记了初心和立业之本,除了门店数量,其它变量都停滞不前,因为死磕迭代过于困难。
对于每一个餐饮人,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有必要。餐饮520,其实想说热爱餐饮不容易,其中的所有唯有自己能体会。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