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台湾餐饮的三面观:餐饮的主战场在街边

王鹿鹿 · 2017-05-12 18:48:15 来源:红餐网

这是鹿鹿第四篇餐饮游记,跟新日韩三地相比,台湾给了鹿鹿别样的亲切感。人文遗址、商超街边、集市渔港、特色餐饮……每一天的行程,都在加深我对台湾餐饮的认知。一篇文章能说的很有限,今天鹿鹿就从自己的视角,跟大家浅谈下台湾餐饮。

有趣的创始人:老板兼备“任性”跟“负责”两种特质  

“任性”有原因:土地私有、家族运营。  

在台湾市井街巷中,隐藏了很多口碑餐饮店,他们的经营行为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任性”的老板比比皆是。比如只做午市或晚市;比如不管如何火爆也只限额供应;又比如从不在意就餐环境。 但是如果深究,任性是有原因的--首先台湾的土地是私有的,大部分餐饮店都是自有门面,且都是家族经营;其次,骄傲的来源不在于包装,而是信口拈来的创业史和其对品质的把控。

“负责”对产品:专注产品本身、相信口碑传播。  

台湾的经济发展已经过了高速爆发阶段,近些年来趋于平稳不变。走过了一段浮躁的社会历程,现在的台湾餐饮人看的更清楚,心态也更平和。他们坚信只要东西好,不会愁没生意,好的东西更容易口碑传播,更会带来持续的好生意。 而他们所处的市场更像是一个存量市场,没有大量的新增消费,好或不好,大家很快会达成共识,不好被自然淘汰。 所以他们更愿意将绝大部分资源和精力,置放于产品身上,而非宣传营销。跟国内的餐饮环境相比,少了很多浮躁,多了一分淡然。

街边好店很多年 餐饮的主战场在街边

新旧购物中心,餐饮有变化。

时间的积累,让作为发达城市的台北,传统与现代同时呈现。即便在台北,商业体的体量也是有限的,而商场内的餐饮主要还是集中在负一楼,以美食广场的形式存在。只有少数较新的商场在三或四楼出现正餐类餐饮。跟台湾朋友畅聊,早前来看餐饮业态占比只是10-15%,作为商业配套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餐饮业的承租能力差。 但随着这两年新的购物中心建设,餐饮的比例也在增大,有上升的趋势。 他们开玩笑说“台湾人嘛,经济好要吃,经济不好更要吃”,大家也会心一笑。

街边好店,渐成口碑老店。  

跟国内餐饮品牌向购物中心集中相比,台湾大部分餐饮业态还是分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也就是说,当你行走于台湾各城市中,会发现各街道上出现最频繁的就是餐饮。大店、小店、档口、新店、老店,各有各的簇拥者、光顾者。特别是在点评网站上推荐的餐厅,去品尝一番的时候,都不免发现其已有十来年的历史。在台湾,“好”会转变成“老”,长年保持品质的餐饮经营之道,是他们的坚持,也是他们的做法。“我做的好了,你自然再来吃我”这是台湾餐饮人常说的一句话。 很多台湾的老店,是几代人经年累月实践出来的。

殖民期烙印 历史让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文化的交互,人文的丰富。

台湾的历史如果追朔的话,内容多且颇为奇特,从古到今,看得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出现过、汇聚过。无论是短暂殖民的荷兰,或逗留期长达50年的日本,都曾给台湾这片土地带来过文化的冲击。即使在今天,我们在台湾也能看见日据时期的痕迹。餐饮业也不例外,尤其明显的就是,台湾人对日料的接受度极高,也已成为其饮食习惯中的一部分。 烧肉、锅物、拉面、丼饭、寿司、刺身,只要你能想到的日料品类都会出现在触手可及的角落。

更懂吃日料,匠人精神相通。

通过鹿鹿行走期间观察,日料在台湾餐饮中是一个大品类。不仅如此,台湾餐饮人的“轴”也很类似日本的匠人精神。虽然没有日本餐饮匠人的极致苛刻,但是它们对出品的一丝不苟也很值得学习。不管是连锁餐饮还是菜场的小摊贩,他们对食材、技法、吃法等等,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规矩”。除此之外,从日式服务延伸出来的独有的台式服务,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其实对于台湾餐饮,还有很多可以总结,比如关于它的台式服务,今日新文篇幅有限,我们下次来谈谈台式服务这件事。最后,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总跑出去看,费时费力还花费不菲。我想说,唯有多走多思多实践,建立丰富的阅历与认知,才能历练自我,写出分享之文,也才能把本职工作——针对餐饮连锁品牌的升级与创新做的更好。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王鹿鹿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红餐网”;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餐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加入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微信 :cjm1900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王鹿鹿

155

文章

433406

阅读量

餐饮品牌策略师,创办深圳知食分子品牌策划有限公司。秉承10年综合行业品牌策划经验,2013年起专注研究和服务餐饮行业,曾服务乐凯撒、老碗会等多个餐饮品牌升级全案项目。公众号:鹿鹿餐饮大白话(canyindabaihua)。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