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规模近4000亿元,面食这一热门品类正发生哪些创新与改革趋势?

赵娜 · 2023-08-18 14:55:40 来源:筷玩思维

当我们在餐饮业讨论“什么是好品类”的时候,面这个大类经常会被提到。从形式及内涵来看,面品类的优势是在米饭之上的。比如过去说南米北面,而实际今天消费者对面食的需求并不限于北方,南方人既吃米也吃面,但北方对于米饭的需求会少一些。这并不全是在南方的北方人比较多,也不是南方的饮食更为开放,甚至还不是物流的优势和人口的复杂度决定的,背后的大原因在于面比米饭的餐饮属性更广域。

比如餐饮我们可以分为主食和小吃,米饭当然也有小吃(鸡翅包饭、寿司、糍饭团等),只不过米饭的主食有一手之大,米饭的小吃就是这只手上的指甲盖,小之又小。而面食主食和小吃的比例就如同手心手背,面的便利属性和多样化,这才是面品类的广域优势所在。从这个角度看,或许面食作为餐饮第一优势品类也不为过。

不过,大家都知道的好品类自然也不属于真正的好品类,因为你想做,别人也想做,你会做,别人也会做,好品类的广域优势和大竞争从来都是分不开的。

但从观察者的角度,大优势和大竞争并存的好处在于:研究面品类的发展,这可以让我们看到整个餐饮业的逻辑迭代,而未来发展的机遇,大概率就隐藏在其中。

从主食到小吃,面品类发展迭代的内涵是时代需求所推动的

在面品类的时代印记里,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一南一北走出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沙县小吃是完全的小吃化,核心产品的拌面、汤面有着极高的出品效率,几乎是把面煮好就可以上桌。比起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的效率相对低一些,面是现拉的,大多其它产品也几乎都需要现做,再从份量来看,我们大概也能给兰州拉面贴一个主食的标签。

沙县小吃在当下虽然后继乏力,但它的体量还在,而兰州拉面则是进行了品牌化升级、发展出了陈香贵和马记永等新玩家,体验不仅有环境氛围的升级,新兰州拉面品牌还加入了烤串、卤味等小吃产品,看起来颇有兰州拉面向沙县小吃品牌化交融的形式靠拢。

我们在前文说了,面的食物化是很广域的,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虽体量大,但也不过是面食品类的一小处风景而已。在海量的玩家下,比如从传统小面到遇见小面是一条发展路径,又比如从传统面食到和府捞面又是一个新玩法。即使单单从这几个品牌的案例也可以看出,品牌化是近些年面食品类乃至于餐饮业发展必走的康庄大道。

不过,品牌化毕竟是特别老的土调子了,而且在当下重提品牌化就如同和一个熬夜的人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一样毫无内涵。我们要看到面食品类的真实状态和趋势,还得谈谈品牌化之外的进一步玩法。

以上海裕兴记面馆为例,门店的面食是主食、小吃一体化的,寻常产品有8到40元的浇头面,包括了辣酱、卤味浇头和现炒浇头,此外还有卖到百元左右的松鼠桂鱼面、三虾面、梭子蟹粉面、佛跳墙拌面,高级的“蟹天蟹地”、“富贵满堂”套餐则卖到了500元左右。

在快餐类别,哈灵面馆主打牛蛙、老鸡、牛肉,现炒的浇头可以搭配米饭也可以做浇头面、拌面,最为“高端”的还有88元一份的佛跳墙面。

位于深圳的大师兄·手工面以明档厨房来呈现西北菜,有西北炒菜、炖菜、水饺,还有西北面食,此外,在家做饭的顾客到店还可以购买饺子、葱花饼等预包装产品,品牌配齐了到店零售、到店餐饮、到家外卖这三个来钱路子。

在电商渠道,和府捞面、遇见小面、味千拉面、蔡林记等餐饮品牌均有自己的零售面食速食产品,与之形成竞争的也有拉面说、自嗨锅等电商玩家。

在路径上,和府捞面、遇见小面、蔡林记这些餐饮品牌等可以说是全能玩家,可主食、可小吃、可到家、可零售,甚至有些餐饮商家在电商渠道还跨行做起了米饭料理包,各个商家之间的零售电商路径不一、没有标准化的迹象。

以时代为根基、以顾客为标靶,切准需求才是品牌生存的第一任务

从上文可见,面食的多样化是一大发展优势,具体来看,品类的多样化会造成需求的同步多样化,比如有的面馆只做主食、有的是主食和小吃一体,还有的是面食和米饭一体,且均有主食小吃的功能。

在饮食功能需求之外,品牌化同样是当代顾客的核心需求,比如顾客想要消费有保障、想要食品安全和体验的时尚化等等,那么品牌化就由此而生。

不过品牌化是一个大的需求范畴,而需求的差异也会让品牌体验侧重点不同,比如有的顾客喜欢明档厨房、有的顾客喜欢多品牌联名,还有的顾客喜欢有主线的品牌,比如蔡林记的热干面,又比如遇见小面的重庆小面。在品牌化和品质化结合的模式,哈灵面馆主打现炒,裕兴记面馆是“现炒+高端产品”,只要顾客有需求,品牌就有活路。

然而大需求也意味着大竞争,明档厨房、现炒、高端食材/好食材,这些玩法是对的,但同时也会让品牌失去壁垒,毕竟当大家都趋同的情况下,这些特性只能成为一个基础建设,比如大多重庆小面品牌、新兰州拉面品牌好像都差不多,对于顾客而言,唯一的差异就是物理距离了。

要在大竞争中破局,还得找到更为明显的差异化。

深圳有一家品牌叫“乐怡木棉花海鲜面”,主打产品就是海鲜和海鲜面,从鲍鱼、黄鱼到龙虾,可以做成菜也可以做成面食的主料,有35元的鲜虾面,也有298元的龙虾面,海鲜有人喜欢,也有人不爱吃,专攻一个类别很危险,不过也很容易形成独家特色。

边缘地方由于保守,通常也能形成一些特有的风格,潮汕有蒸面,把湿面和食材一起蒸(1-3分钟),出品淋上调味酱汁即可,还有原味汤面(也可汤粉/汤饭),猪骨熬汤做原味汤底,按顾客需求加入鲜虾、瘦肉片、筒骨、蔬菜等食材,一碗面的价格也不低。

还有一个小众类别是“罐罐面”,就是单份出品的砂锅面,类似于煲仔饭,每份单独用砂锅明火出品,有些商家还用砂锅罐煲汤,再加入煮好的面条(类似于沙县小吃的乌鸡面),砂锅罐罐的保温效果比较好,秋冬天自然备受欢迎,而且这个形式在顾客看起来讲究一些,商家也能多卖一些价格,比如寻常汤面10-15元/份,罐罐面可以从15元/份起卖。

其它特色玩法还有比如日料的流水面,更有照顾社恐的一人食面馆(比如一兰拉面),包括热卤品牌为了加入餐饮属性而推出的热卤面等,可见切准顾客需求的同时又能呈现特色,这是餐饮品牌在当下的主要思维。

要中庸致胜,还是无个性毋宁死?

把面馆拟人化来看,如果品牌改革是毫无个性的黑色长裤,那么品牌特色就是光鲜亮丽的华美外衣,在品牌化成基建的当下,或许特色才是顾客需求及需求破局唯一的对标点。

北京有一家特色菜餐厅叫做“里面·Noodlology”,在手工拉面的基础上,品牌主要是想打开市场对于手工拉面的想象力,门店不仅有寻常的原汤牛肉面,还从世界各地找来了不同的风味产品,比如贵州风味红酸汤什锦面、炙烧明太鱼籽虾仁拌面、突尼斯风味猪肉鹰嘴豆拌面、印度风味菠菜咖喱鸡腿拌面……几乎就是一个面食的联合国聚会。

从整个市场来看,如果偏居一隅眼界狭窄,那么可能还认为面食是餐饮业最为传统的一个类别,但如果多出去走走,从深圳到上海再到北京,从华南到大草原再到大西北,从一线到二三线,每年都带着好奇去观察,那么就能看到面食品类创业者思维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化,有的是当一天老板煮一天面,有的是小小创新当一乐趣,还有一些少数派的正面是“无特色,毋宁死”,而背面则是“又不是活不下去了,干嘛要花力气去做特色和创新?”

不同的环境、个性、资源催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很难从个体的角度去说谁走的路是更对的。而如果单从新现代顾客的角度,他们可能更偏爱有个性的品牌,抄袭也好、创新也罢,只要与众不同就是好品牌。

再从整个面食品类的宏观视角,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反差”,大的创新和个性往往发生在小的品牌,而品牌越大则创新和个性越中庸。

如果把发展阶段比喻成一个正金字塔,底部是长尾的平庸品牌,它们的体验一般,外卖可能没有,电商更是遥遥无期,产品也没多好吃,饱腹而已,更谈不上个性和创新,老板永远是后知后觉被时代推动的。

中部是一些中庸品牌,它们也仅仅只是比大众好一些,而由于中庸所以路子更多,外卖、电商、零售样样可做,且中庸还有适配的优势,去除一些个性和大创新,发展也会快一些,稳健的资本更青睐这些有发展效率的中部品牌。

金字塔顶端是一个尖,不仅容纳不了太多的大品牌,也容纳不了太大的体量,所以超级个性的大创新基本生长于单店或者小品牌,一些年轻化的资本有时候也会投这样的品牌,但要完成资本需求的规模化发展,品牌就得去除一些棱角,毕竟中庸才能有大体量。

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面食品类看的不是平庸的大众,甚至也不是规模化的大品牌们,只有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超级个性品牌才能让行业窥见未来。

事实上,行业的发展几乎都是少数人决定的。随着时间、时代需求的推动及演变,少数派慢慢成为大众,继而影响底部,头部和底部的交互也让中部重组,而行业的改革机会通常就隐藏在其中。

 

本文转载自筷玩思维,记者:赵娜

筷玩思维

752

文章

2429650

阅读量

筷玩思维致力于成为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业者启迪思维的入口级媒体,运营仅3个月便获得多家产业资本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整体估值近亿。交流请加微信:15650737218。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