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蹲苗”到“抽穗”:锅圈新战略落地一年 净利润将迎三位数增长
陈楠 · 2025-07-17 09:08:1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532
从“烟火气”到亮眼业绩,锅圈的“社区经济学”正在加速兑现。
7月16日,锅圈(02517.HK)港股股价盘中一度涨超20%,或与昨天下午的盈喜预告有关。7月15日,锅圈发布公告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1.8亿元至2.1亿元,同比激增111%至146%,核心经营利润同步增长44%至68%。
对于净利润增长,锅圈的解释中提到了社区央厨战略。除此之外,这份成绩单背后也离不开新一轮万店战略的落地。
过去半年,锅圈食汇的门店招牌在更多城市的社区以及乡镇亮起:“一包也是批发价”的醒目标语、抖音直播间里的“99元毛肚自由火锅套餐”、加码24小时无人零售业态、小龙虾成年度爆品……正如锅圈董事长杨明超所说:“锅圈不是卖食材,而是卖餐饮解决方案。”
既可以用供应链效率撬动家庭餐桌的“高频消费”,也可以扎进下沉市场,用“美食平权”打开增量空间。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锅圈的增长逻辑。
净利润翻倍增长背后:效率、下沉与爆品
锅圈业绩的增长并非偶然。
对于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锅圈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集团持续推动收入增长,叠加运营效率的稳步优化;集团坚定社区央厨战略,通过多渠道多场景,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了即时零售门店网络的扩张和门店经营效能的提升。
看得见的是增长的业绩,看不见的却是运营效率在背后不断升级。从“人找货”到“货等人”逻辑的转变,锅圈正通过数字化工具和供应链效率的提效,让社区店的价值最大化。
比如,作为提升门店经营效率的新型零售模式,24小时无人零售业态落地,最终实现了同店销售的增长。在夜间,门店依旧能抓住“闲时时段”贡献销售额。此外,小龙虾、精酿啤酒等季节性爆品,也和即时零售渠道“相互成就”。即时性消费爆发的当下,锅圈也抓住了时机。
此外,在下沉市场的爆发以及乡镇店“BC一体化”模型的跑通,也进一步砸牢了锅圈的根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锅圈乡镇门店已覆盖近1700个乡镇,数量突破2000家。
对于乡镇店模型,杨明超曾如此拆解:乡镇集市是当地人吃喝的核心消费场所。通过总结分析近几年的经营数据,锅圈发现,乡镇消费者不缺蔬菜,但缺乏蛋白质、水果等含量丰富的产品,再结合小B端对品质稳定、价格透明产品的批发需求,最终确定新乡镇店要向店铺面积大、产品规格大、产品种类以肉类及雪糕酒饮为主等方向发展。
在精细化运营模型同时持续战略聚焦的双重作用下,锅圈也深度执行爆品策略、会员经济,锁定家庭消费黏性。一方面是“火锅+烧烤+预制菜+冰饮”的全场景消费矩阵,另一方面则是“极致性价比”。数字化门店网络以及供应链能力,为锅圈价格优势立起护城河。
从“蹲苗”到“抽穗”:战略落地一年考长期主义的“锅圈算式”
不过,若将时间线拉长至2024年,锅圈的业绩反弹更显韧性。从“蹲苗计划”到2025年的“稳快发展”,其战略执行始终围绕两大核心——社区央厨的深度渗透与下沉市场的精准卡位。
去年,锅圈官宣社区央厨战略这个全新定位,同时高调押注预制菜。品类上,由火锅延伸至烧烤,场景上试图覆盖一日三餐,合作伊利冷饮、打造会员计划,还借助抖音等第三方平台销售食材套餐。
从“万店网络”到“万种场景”,这道题并不简单。锅圈的答案是:上游整合供应链,下游创新门店模型。
去年锅圈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新增3家食材生产厂,分别专注于淡水产品、虾滑以及酸汤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此外,面向农贸市场的“锅圈肴肴领鲜”、新乡镇店等横空出世。
模式之外,就是规模。2024年下半年以来,锅圈提出“五年再开万店”的发展目标,其中乡镇店为这一规划的重要支撑。
中国有近4万个乡镇,乡镇店兼具市场空间大、房租及人工成本低等优势,目前锅圈的乡镇店不断优化门店模型,持续在门店规格、产品结构、销售场景等方面进行升级。而在规模性布局方面,锅圈也有了诸多新进展。
前不久,杨明超在一次活动中曾提到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全国仓网体系的规划。锅圈依托供应链网络将标准化食材产品高效触达新疆、西藏、海南等地区。杨明超强调:“只有把基础设施打牢,才能让‘在家吃饭’这类消费场景真正普及到县域市场。”
从锅圈在门店扩张、模型迭代等的具体打法中不难看出,锅圈坚持规模效应、供应链提效以及品类扩张叠加在一起形成的“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率递增”的“算式”。
这是一场关于“吃饭”的无限游戏。锅圈想用“社区央厨+下沉深挖”的组合,搏一个新的“万店奇迹”。锅圈业绩增长的背后,也显现出一个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在理性消费时代,能同时满足“省钱”与“省心”需求的企业,才能在社区经济的土壤中扎根生长。
商业正在回归本质。锅圈助力的是社区经济与美食平权,为的是让家家户户每一口锅都冒起温暖的烟火气。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陈楠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