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大竞争时代,塑造品牌的12个基因密码之品牌命名
栾小峰 · 2016-05-30 10:03:47 来源:红餐网 2001
中国有句古语:“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商业王国里,取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字对塑造品牌极其重要,占据一个好的名称成为塑造品牌的首选。
在品牌构建的诸多要素中,严格说只有名称是品牌几乎不变的元素,一个品牌也许定位会变,风格会变,字体会改进,甚至标志也会发生变化或调整,但品牌名称几乎不会更改。品牌名称的变更意味着对品牌的重新定位,之前为品牌构建所做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实际上被灌输到顾客心目中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品牌名称,它是潜在顾客亲近产品的挂钩,反映了品牌所代表的品类或特性,传递给顾客的是品牌联想和价值及品牌竞争力。最为代表的莫过于“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品牌所有权之争,2012年原加多宝集团运营的王老吉凉茶不得不更名为加多宝,加多宝集团为此花费巨资进行重新定位。
另一个案例就是2012年安徽中式快餐品牌,“肥西老母鸡”经过了断臂痛、变脸难的变更,将原品牌名称更名为“老乡鸡”。经过近四年的品牌定位实践,“老乡鸡”营业额从1.5亿飞跃到10亿。因此品牌名称的选择要与品牌定位一致,错误的定位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例如:“俏江南”在顾客的认知里是“江浙菜”而事实上经营的品类是“川菜”,经营者唯有不厌其烦地向潜在顾客解释自己是川菜。
我刚讲过:“品牌名称代表的是品类或特性,传递给顾客的是品牌联想”,例如:徐记海鲜、海底捞、黄记煌三汁焖锅、云海肴等品牌名称,很容易传递海鲜专家、火锅领导者、第一焖锅、云南菜代表等,有助于减少传播过程中顾客的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又如“满记甜品和转角”两个品牌名称,同样是甜品类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很明显。
所以品牌名称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对于顾客而言是个情感点,其中蕴含的不止是记忆。通过名称,品牌与顾客联系起来,例如:“我想要买某品牌的商品或者我不太喜欢某品牌等”。当然,我提醒品牌管理者,在给品牌命名时,不能贪婪地力求所有人都喜欢,我们要懂得“放弃是另一种得到”,通常要考虑目标消费群体。
对于品牌命名来说,首要的是解决品牌名的传播力的问题。也就是说选择一个占据顾客心智的品类,最重要的还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品牌传播出去,要能使目标消费群体记得住、想得起来是什么品牌。只有这样品牌的命名才算得上是成功的。否则就算你取一个再好听的名字,但传播力不强、不能在目标消费群体的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白费心机。
品牌命名中要考虑如下几点:
1、明确顾客心智中的品类名,而不是企业内部的思维上的品类名,再其次是品牌命名,且如何与众不同。
2、在品牌命名时应该考虑产品或对品牌价值、品牌个性如何进行相关性的释义。
3、思考品牌名称需要传递的信息。它具备描述性、激励性、情感性或者抽象性。
4、未来发展的品牌战略规划。这里主要涉及品牌发展、品牌建设等
如:
描述性品牌名称:黄记煌三汁焖锅、海底捞、喜家德水饺、东方饺子王、面包新语、芭比馒头、西贝莜面村、老土鹅肠火锅、等
激励性品牌名称:豪享来、必胜客、真功夫、旺顺阁等
情感性品牌名称:外婆家、大娘水饺、老娘舅、表哥茶餐厅等
抽象性品牌名称:伏牛堂、绿茶、小南国、甘其食、呷哺呷哺等
品牌命名5个原则:
1、可记忆性:简单、独特、新颖、响亮
2、有意义性:关联利益、寓意深刻
3、可适应性:适应时代、适应市场、潜在顾客
4、可转换性:延伸、扩展
5、可保护性:是否侵权、保护产权
我建议品牌创始人不要把品牌命名寄托在阴阳八卦上,应该以顾客的心智认知为依托,以品牌定位理论为指导,的确虽然有些名字很糟糕但却获得了成功,那是因为他们通过开创新品类获得了极大关注和公关传播,从而抵消了名字的不足,或者是投入了巨大资本用于品牌传播,品牌命名如是基于顾客心智规律的,基于未来品牌战略规划的,一定会助力于品牌的强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红餐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入驻作者专栏请联系小编:QQ 384643049)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