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系餐饮,正在席卷餐饮市场
周半仙 · 2025-07-15 14:58:56 来源:联商网 371
前阵子,不少餐饮模式凭借独特的切入点引发关注。如今,以解决停车难题为核心的“停车系餐饮”,正以燎原之势在各地铺开!
有的品牌短短几年就开出300家门店,仅半年就新增上百家;有的藏身停车场深处,却成了网红打卡地;还有的借助停车便利,顺带带火了周边业态…
这样的景象,在多个城市不断上演。重庆、武汉、浙江、江苏等地,一大批停车场烧烤、火锅、螺蛳粉店甚至咖啡店陆续涌现。
那么,停车系餐饮究竟有何魅力?它背后藏着哪些餐饮行业的新逻辑?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走热、诞生更多连锁品牌呢?
停车系餐饮正在燎原
“停车系餐饮”指的是以解决顾客停车需求为核心竞争力的餐饮模式,这类餐饮品牌或门店在选址、服务设计上高度围绕“停车便利”展开,通过消除顾客停车难的痛点吸引客流。
目前这种餐饮形式在餐饮市场愈发普及。不少烧烤店就将烧烤与“停车场”这一场景深度融合,在卖点上直接主打“停车场烧烤”。
如围满停车场烧烤,2021年创立于四川资阳,多家门店位于热门街区及商城停车场附近,主打50-60平米的小店,目前已在重庆、陕西、浙江等地开出300家门店,其中半数门店是在2020-2025年开设的,仅2024年就新开113家,2025年上半年新开127家,增速惊人。
在“围满”的带动下,停车场烧烤开始在各地“遍地开花”。浙江湖州的树下停车场烧烤,凭借商业广场停车便利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有车一族的青睐。
成都新都公园停车场则借助公园“停车场优势+客流资源”,吸引了有车家庭驻足。
除上述地区外,重庆、武汉、四川、江苏等地也涌现出类似门店。如重庆的北碚金刚碑停车场火锅、武汉的江夏湖边炭火老火锅、四川的大足吾悦停车场烧烤,西安还有蜀座停车场烧烤。
除“停车场烧烤”外,不少火锅店也入驻停车场。武汉的遇南三重庆火锅,因资金问题,老板将店址选在偏僻的停车场,凭借120元的客单价及中庭院装修风格,开业当月便霸占“七榜第一”,还带火了停车场周边的烧烤业态。
位于重庆七星岗附近的七星岗老火锅,老板直接把火锅店开在自家停车场,每逢中午,还为来吃火锅的客群提供免费洗车服务。
苏州的十四不搭则藏在苏州菉葭巷与平江路交界口附近、平江华府对面的停车场深处,被不少粉丝调侃为“藏在停车场的小火炉”。
还有位于杭州的顾鲜生火锅,隐藏在停车场院子里面,是一家网红店,曾有胡歌等明星光临。
无锡阳春巷22号也有一家停车场重庆老火锅,店内采用红色脸谱等现代装修风格,提供九宫格牛油锅底,还有耙牛肉、麻辣牛肉、耙肥肠、手打香菜牛肉丸等特色菜品。
除火锅和烧烤店成为停车场的常客外,一些螺蛳粉店和咖啡店也开始选择隐身于停车场内。例如,南京新街口一家螺蛳粉店开在地下停车场,因房租便宜选择该位置,却意外成了网红店;东莞一家咖啡店位于停车场内,提供1小时免费停车,吸引了周边上班族和探店爱好者。
在上述品牌的带动下,“停车系餐饮”热度渐涨,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巨大曝光。如小红书上“停车场烧烤”相关笔记超22万篇,抖音总话题度破亿。
围绕停车场景,探索品类红利
“停车系餐饮”的走红,源于其精准切中了消费痛点与行业趋势的双重逻辑。这类业态通过“停车便利”这一核心杠杆,撬动了选址、场景、产品等多维度的创新价值。
在选址上,这些门店紧邻停车场,提供停车便捷服务。对于烧烤、火锅这类具有多人社交属性的品类,不少客群常面临停车难的场景痛点,因此它们将门店开进停车场,吸引自驾人群。
比如浙江湖州的“树下・停车场烧烤”直接进驻湖州某商业广场停车场,成都新都的“王妍君烤物研究所”选址公园停车场。
为紧密绑定停车场景,不少烧烤店和火锅店还选择与停车场合作,提供停车优惠服务。如成都桐梓林某火锅店老板将20个车位接入共享平台,推出“停满3小时送脑花券”活动;武汉金地广场火锅店推出“会员免停3小时”政策,免费注册金地广场会员后,即便每天不消费也能享受3小时免费停车;停车类烧烤店也有类似服务,广州增城齐齐哈尔停车场烤肉就提供“90分钟内免停车费”服务。
当然,火锅店和烧烤店将门店与停车场这一场景深度结合,也有不少好处。
一是两者均将选址聚焦在停车场内或周边,充分利用闲置区域、仓库等改造后的停车场空间资源,降低传统商铺的高额租金成本。
二是破解消费者“用餐停车难”的问题,让顾客实现“停车即就餐”,尤其针对自驾出行的客群,大幅提升消费便利性。
场景方面,停车系餐饮商家为将停车场从“功能性空间”转化为“社交打卡地”,十分重视餐饮氛围的打造,通过露营风装修、书法招牌等营造“市井烟火气”。例如围满停车场烧烤将停车场改造成极具市井风的烧烤空间,借助巨型门头字体、明火现烤开放式厨房、外摆区竹制桌椅等,营造出“深夜江湖气”,深受年轻人喜爱。
此外,不少门店利用停车场的立柱、墙面、通道等结构,融入复古、露营、赛博朋克等风格吸引食客。
而在门店场景升级上,商家同样费尽心思:一是用软膜灯箱广告位展示特色菜品高清图,如“一米带鱼”“包烧海鲜”等流量产品;二是巨型LED门头招牌采用270°可视设计,搭配高亮节能光源,夜间可见度极高;三是采用开放式平冷柜明档,将食材陈列在外,让顾客直观看到食材的新鲜度与多样性。
菜品方面,深度融合地方美食,顺应地方市场。以围坐停车烧烤为例,其菜系以川渝风味为主,同时巧妙融合云南特色菜品。这里有极具视觉冲击与独特风味的招牌主食,像一米长的锡纸烤带鱼,还有用泡椒小料烤制的折耳根牛肉、香茅草包烧牛肉等。
不同门店在主打菜系上略有差异。例如德阳门店推出融合东南亚香料的香茅草黑猪排;大足门店主打高压锅生蚝,十分注重海鲜新鲜度;张家巷店以包烧乌鸡为特色。此外,部分门店还会加入本地化菜品,如湖州店的烤玉米、烤茄子,口味更贴近江浙地区消费者的偏好。
与之类似,“齐齐哈尔停车场烧烤肉”融合自助烤肉模式;广西钦州的“33停车场烧烤”则嫁接茶咖、厂牌精酿等热门酒饮,这些举措都为消费者带来新颖且多元的用餐体验。
走红是对“缝隙增量”的挖掘
当前,烧烤、火锅乃至咖啡等多个餐饮赛道均已进入竞争白热化的存量市场阶段。以烧烤行业为例,全国烤串门店数量从2024年1月的28万家逐步增至2025年2月的30.5万家。表面上呈现增长态势,实则可见的增量空间与创新点已近乎开发殆尽。当下,多数烧烤门店的产品体系与运营策略高度趋同,难以寻觅大规模的增长空间与创新机遇。
火锅行业同样面临类似困境。在此市场环境下,餐饮从业者为谋生存,不得不从市场“缝隙”中挖掘那些细微且隐蔽的增量,即“市场缝隙机遇”。这一概念在商业领域特指尚未被充分开发或满足的细分需求空间,具备三大核心特征:其一,是整体市场细分后的特定领域,目标客群规模相对有限但需求独特;其二,不同于主流市场需求的显性化,需要企业或创业者通过深度市场调研与分析方能洞察;其三,往往是被大型企业或主流商业模式忽视的领域,为中小企业或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差异化切入的机会。
停车场烧烤与火锅店的崛起,恰好契合餐饮人从“缝隙中找增量”的战略逻辑。一方面,停车场作为选址场景,在烧烤和火锅行业中属于高度细分的领域,在品类扩张期容易被创业者忽视,早期布局者寥寥。另一方面,在社交餐饮场景下,开车前往消费却面临停车难题的客群,虽在整体客群中占比有限,但需求明确且集中。
在增量时代,这类细分市场常被直接忽略;然而在存量竞争阶段,停车场这一“缝隙场景”反而成为众多品牌打造差异化、确立市场定位并实现连锁化扩张的关键突破口。
事实上,从“市场缝隙机遇”中寻得出路的餐饮案例并不鲜见。当茶饮市场被水果茶与咖啡占据主导时,珍珠奶茶凭借“怀旧营销+健康升级”策略,唤醒消费者记忆并吸引新客群,开辟出全新发展空间。此前,珍珠奶茶因多采用木薯淀粉制珍珠、部分商家添加增粘剂并搭配植脂末冲泡,被贴上“高热量”标签。
如今,众多奶茶品牌瞄准机会,开始重塑珍珠奶茶市场。一是摒弃传统木薯淀粉+添加剂的配方,改用100%天然木薯粉,并强调“无防腐剂”“无植脂末”;二是门店设置开放式厨房,现场熬煮珍珠并展示制作过程;三是搭配高成本茶底(如东方美人乌龙茶)和优质牛奶,让消费者感知“物超所值”。
木桶饭也曾因“出餐效率低”和“伪木桶蒸制”问题陷入发展低谷。部分创业者敏锐捕捉“潜在增量”,针对“伪木桶饭”现象,强调“真木桶蒸制”工艺,并将“现炒”作为核心卖点,通过半开放式明档厨房,让顾客直观感受菜品现炒过程,强化“烟火气”体验,实现逆势翻盘。
在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中,餐饮企业若能精准洞察“市场缝隙机遇”,在细分领域深度挖掘独特需求,便能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新的增长与突破。
本文转自:联商网;作者:周半仙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