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赔款250万!大数据告诉你,餐饮人该如何对付“职业打假人”?
侯其锋 · 2019-04-09 17:48:08 来源:红餐网 6797
这些年,餐饮人稍不留神就会被人盯上。敲诈、投诉、打官司,输多赢少。
最难缠的,是“职业打假人”。前几天,又有一个新闻刷了屏:郑州男子网购某品牌卤蛋130多份,发现配料表上含有不应当在使用的添加剂,将生产卤蛋的告上法庭,获赔十倍赔偿金47840元。
这不是最多的。北京一个销售假茅台的企业,被打假人盯上,最后赔了超过250万元。
今天,法务君就用大数据,来给餐饮人说说“职业打假”的那些事。
关键词 1
飙升
职业打假案件历年以250%以上的增长率直线上升(2018年之所以没有上升,系数据尚未完全录入的原因)。
职业打假人专门盯着食品行业吗?是的,确凿无疑。
关键词 2
食品安全法
案件判决的实体法条,基本上依据的就是《食品安全法》。
为什么职业打假人专门盯着食品行业?秘密就在上图第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规定是这么说的:
意思是,在其他领域,知假买假、要求索赔,行不通。但是食品、药品行业,支持“职业打假”。药品打假?没那么容易吧。
所以,职业打假人一门心思盯上食品领域了。
关键词 3
钱,钱,钱!
解释完毕,下面,我们更加精准一些,以“餐饮+职业打假”进行检索和解读,看看其中端倪。
法务君解读
职业打假人为什么?钱,钱,钱!
无论是上门协商、工商、食药监投诉、告上法院,就是为了让你赔钱。
政府机关要是不管,他们还可能“民告官”!
知道为什么政府机关也这么无奈了吧?
关键词 4
重庆
法务君解读
重庆、广东、北京、江苏、江西,是职业打假人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之前我们了解到,还有人专门赴重庆“知假买假”的。
人家说了:根据我们研究的结果,重庆“打假环境”最优!
在这些地方做生意的兄弟,要格外小心了。
关键词 5
获胜
法务君解读
一审全部/部分支持职业打假人诉讼请求的,占到了近80%。
二审维持原判的,超过70%。
职业打假人胜诉的概率相当高!
法务君解读
职业打假人最有力的“武器”,是《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食品安全不合格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十倍赔偿,最低一千元。
关键词 6
产品标签
法务君解读
哪个方面的问题,最容易成为职业打假人吹响进攻号的“诱饵”?
我们研究了排名前三的职业打假人,发现是“预包装产品标签”。
比如,上图中崔某、李某均以某公司的“微酸美莓优格风味发酵乳”标签未标示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且涉案产品添加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为由提起72宗诉讼,共获赔72000元(一瓶赔偿1000元)。
关键词 7
套路
法务君解读
职业打假人的诉讼策略,要么是购买单价很低的产品,一件一件起诉,每一件要求1000元索赔(上面说的发酵乳就是,一瓶18元,索赔1000元);要么是单价高的产品,一次性大量购买,索取巨额赔偿。
那么,最大额的赔案是什么?
关键词 8
250万
法务君解读
根据现有资料,最大的职业打假案件发生在去年。
北京一家公司,因销售假茅台,被职业打假人分三次购买34瓶、46瓶、68瓶,分别支付51000元、72000元、102000元,最终人民法院判决销售方退还货款并分别赔偿540000元、720000元、1080000元。
合计退赔超过250万元!
结语
餐饮人如何应对职业打假?
法务君给大家如下建议:
一、 完善自身制度,熟悉法律法规,提前自检,做好日常的商品物价、质量等的合规审查,保证所有在售商品不存在问题,从源头上降低被打假的概率;
二、 店内货架、交易区域设置监控。遇事时及时收集证据,在主管部门调查、诉讼过程中提交,以便对职业打假人恶意索赔行为采取有效反制措施;
三、 树立反打假意识,加强内部培训,提升门店服务人员对职业打假人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对可疑人员保持警惕;
四、 如遇到投诉索赔,第一时间对涉事产品下架、内容删除,识别投诉人身份,确认投诉性质并快速查明事实真相,联系法务部门或律师;
五、 加强与食药监、工商、质监、物价等政府主管部门及同行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遏制职业打假人的恶意索赔行为。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