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罗非遗+咖啡,星巴克中国在杭州玩出了新花样
刘淑娟 · 2025-09-03 10:28:00 来源:茶咖观察 464
导读:星巴克中国开出浙江首家、全国第五家非遗概念店。
杭罗非遗+咖啡,星巴克中国非遗店又玩出了新花样。
近日,星巴克浙江首家、全国第五家非遗概念店正式开业,该店位于杭州极具南宋文化特色的河坊街,并落址百年历史建筑“张允昇百货”——清乾隆年间杭州第一家百货商店。此前,星巴克已在南京、苏州、上海、北京分别开设4家非遗概念店。
从外立面来看,建筑整体呈现复古西洋风格。石材基底沉稳大气,经典的星巴克标识嵌入其中,既保持了品牌辨识度,又未破坏文化氛围。
店内共三层,功能分区明确。一层入口左侧为连贯的吧台区域,涵盖特调、制作与点单功能,顾客可直观看到饮品制作过程;右侧设置为展览区,陈列了陶瓷杯、扇子等特色展品。中间过道宽敞,同时布置客座区,可容纳15-20人。整体动线设计较为合理。
二、三层采用回字形布局,中央悬挂名为《罗氲烟岚》的艺术装置,由青绿、蓝白、咖啡等多色杭罗布幔组合设计,成为贯穿空间的视觉焦点;四周分布着客座区,总共可容纳30-40人。三楼暂则暂未开放。
从装饰细节来看,星巴克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代表性传统工艺——“杭罗织造”作为贯穿门店整体空间的核心设计语言。在视觉与材质上,以青绿色为主色调,搭配杭罗布幔、水墨画、竹编家具等元素,共同打造出一座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第三空间。
从菜单设计上看,菜单种类齐全,涵盖星冰乐、冰摇茶等经典产品及面包、月饼等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门店推出了“杭云青染”与“罗烟织翠”两款主题特调饮品,实现咖啡风味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那么,星巴克为何愿意投入大量资源打造这样的非遗概念店呢?
从财报看,星巴克中国仍面临着业绩增长压力。据《金融时报》数据,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17年42%的高点下滑至2024年14%。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实现净收入29.58亿美元,同比下降1.4%。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24财年第二季度至2025财年第一季度,同店销售额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同时交易量和客单价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7月,27家连锁咖啡品牌门店总数已达65170家,其中瑞幸、库迪、幸运咖等品牌均保持着每月近千家新店的扩张速度。
在这一背景下,星巴克必须在维持高端品牌调性的同时,通过差异化策略拓展消费场景、吸引更广泛的客群,“本地化”成为其提升业绩的核心战略之一。
在门店端,星巴克推出非遗概念店。通过将非遗文化融入咖啡消费场景,打造出兼具消费与文化感知功能的独特空间。这种“咖啡+文化”的双重属性,不仅强化品牌辨识度,也吸引那些注重文化和体验的消费者,这样既能保持品牌调性,又能创造新的增长点。
此外,品牌还深入下沉市场。仅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就新增166个县级市场,而截至2025年第三财季末,星巴克在中国门店数达7828家,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对于星巴克而言,下沉市场蕴藏着大量未被开发的消费潜力,持续渗透县级市场,既能扩大门店规模基本盘,也能触达此前未覆盖的客群。
在价格端,星巴克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高价壁垒”,对非咖系列产品进行了大幅降价,降幅超过10%,这是其进入中国25年来首次直接且大规模的价格调整;此前的外卖大战中也出现了星巴克的身影,通过和京东、美团、饿了么合作,不少饮品跌至20元的价格区间,以更亲民的姿态贴近大众消费需求。
在产品端,本土化创新与健康化升级双线并行。例如,在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星巴克推出了首款以春节为主题、由中国咖啡师全程参与开发的“新春序曲综合咖啡豆”,以产品为载体传递传统节日文化;在非咖品类上,其焙茶拿铁系列融合浙江武义茶与杭州径山“龙井 43”,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品;今年4月,还推出“真味无糖”体系,将原有风味糖浆拆分为0糖风味浓浆与独立原味糖浆,在满足消费者减糖需求的同时,保留产品原有风味。
通过上述多维度、系统性的调整,星巴克中国正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找准节奏,以实现品牌升级与业绩增长的平衡。从近期业绩表现看,这一策略已初显成效。2025财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达7.39亿美元,同比增长5%;第三季度营收进一步攀升至7.9亿美元,同比增长8%,同店销售额增长2%,交易量也实现6%的增长。
浙江首家星巴克非遗概念店的开业,也是星巴克中国本地化战略的生动缩影。面对消费需求的升级与市场竞争的挤压,品牌一边通过下沉市场、价格调整扩大消费基本盘,一边以非遗文化、地域元素塑造独特的品牌情感联结。
这种策略不仅让百年老建筑焕发新活力、让非遗文化走进日常消费场景,更让星巴克在中式消费语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空间。未来,随着更多文化与商业融合的尝试落地,星巴克或许能为咖啡行业的本土化创新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思路,而消费者也将收获更多独特体验。
本文转自:茶咖观察;作者:刘淑娟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