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六年估值翻五倍,麦当劳买回麦当劳 | 未来焦点

杨典 · 2023-11-22 08:43:04 来源:36氪未来消费

看好中国市场增长前景,“现在正是简化我们股权结构的最佳时机”。

时隔六年,“麦当劳”买回了“麦当劳”。

11月20日,麦当劳全球同意收购凯雷投资集团在中国业务的少数股份,麦当劳全球在中国业务的股份将从20%增加至48%,以中信集团为主体的财团将继续持有52%股份。

麦当劳没有透露这笔交易的具体数额,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这笔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一季度完成。

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肯普钦斯基 (Chris Kempczinski) 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增长前景,“现在正是简化我们股权结构的最佳时机”。

六年前,麦当劳全球以20.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约80%的麦当劳中国业务,交易完成后,中信方面、凯雷集团和麦当劳全球分别持有52%、28%和20%股权。

这一交易被视为麦当劳“将权力拱手让给了加盟商”,放开对中国业务的绝对控制权以便麦当劳在中国开展特许经营权业务。自此,麦当劳中国成为中信方面拥有多数股权的“国企”,开启了“金拱门”时代。

早在今年4月,《彭博社》就报道凯雷集团正在为麦当劳中国业务寻求新的支持者,为该业务寻求80亿至10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六年前20.8亿美元的成交价,麦当劳中国业务估值翻了5倍。

麦当劳的股权变化往往彰显着这个餐饮巨头在下个阶段的运行轨迹:相比六年前的放权扩张,麦当劳准备以真金白银加码云谲波诡的中国市场。

金拱门的本土化扩张

“中国人并不像喜欢快餐鸡肉那样喜欢吃汉堡”,这是《纽约时报》在2017年报道麦当劳中国业务出售时给出的一种观点。

现在,麦当劳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反驳了这种观点。自2017年以来,麦当劳在中国门店数量翻了一番,达到6298家,而麦当劳的野心不止于此,目标是到2028年门店数量增加到10000家以上。

麦当劳中国CEO张家茵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以美国14000家麦当劳(人口约3.32亿)来衡量,我们在中国开设30000家门店是合理的。”

自1990年进入中国以来,麦当劳花了18年才突破1000家门店,而仅2023年一年,麦当劳就新增了1000家门店。

麦当劳在中国得以快速扩张,很大程度归功于2017年中信和凯雷成为股东之后的本土化运营。

麦当劳中国将门店翻新,开出了更多的“麦咖啡”店中店,截止2023年上半年,麦咖啡门店数量达到3200家,基本覆盖一二线城市餐厅;门店数量增多,开往低线城市,当前约50%的麦当劳餐厅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数字化也是麦当劳发力的重点。麦当劳中国曾表示每10个订单就有9个是通过手机和餐厅点餐屏下达的,麦乐送的占比也超过35%。

麦当劳也推出了更多贴合本土口味的菜单,比如麦麦脆汁鸡、脆脆薯条、中式卷饼早餐;现在,麦当劳90%的食材都是国内采购生产,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麦门”一词的流行则证明了麦当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欢,也反映出麦当劳在数字化营销层面的成功。当那些麦当劳的狂热爱好者喊出“没有麦当劳的人生不值得活”,麦当劳也顺势在官方微博玩起了梗,推出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周边。

正如麦当劳官方微博所说:“通往幸福的门是什么门?金拱门。”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速扩张,恰恰也是从改名“金拱门”开始的。

加码中国的不止麦当劳

对于早早布局中国市场的全球餐饮巨头们来说,当下的中国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关于这一点,星巴克有话要说。

2023年的咖啡市场恐怕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一年,9块9价格战、产品同质化、加盟店开往下沉市场,有3.5万家咖啡店在时代浪潮中倒下了。

在库迪和瑞幸的酣战之外,星巴克也不得不开始加速跑。过去一个季度,星巴克每天新增4家门店,创下星巴克进入中国以来最快的“日均开店速度”。

门店数量只是一个切面,星巴克对中国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在肉眼可见的增加。斥资15亿的咖啡创新产业园正式在昆山落成投产,这是星巴克在海外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生产性战略投资。

数字化也是星巴克的主要发力点。最近,星巴克又准备花15亿人民币在深圳建设数字创新中心,进一步驱动门店和多渠道的数字化进程。

星巴克加码中国的原因并不复杂,尽管中国市场日益复杂,但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市场也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中国咖啡市场正在快速扩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改变,咖啡渗透率在提高。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预计咖啡行业将保持27.2%的增长率,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

同样的故事在炸鸡和汉堡赛道上演。华莱士和正新鸡排成为当之无愧的“万店之王”,塔斯汀为代表的中式汉堡风头正盛,两三年就开出了6000多家门店,比麦当劳还昂贵的中产汉堡shake shack在2018年进入中国后连续开出了44家门店,并且保持了“0关店”记录。

某种程度上,麦当劳和星巴克是两个极为相似的公司,它们在上个世纪顺应全球化的浪潮进入中国市场,勤勤恳恳地教育中国市场喝咖啡、吃汉堡,带来了先进的餐饮标准化流程,无数中国本土餐饮品牌将其视为创业圣经。

只是辗转数十年,本土品牌中的佼佼者们已然踏入万店时代。对于当下的麦当劳和星巴克来说,加码中国市场、朝着“万店”目标进发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问答题。

 

本文转载自36氪未来消费;作者:杨典

  • 收藏

写评论

0 条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