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上红餐!
投稿

盒马鸡蛋摊上事儿,零售商如何走出食安责任困境?

映山红 · 2025-05-15 10:29:30 来源:联商网 367

最近盒马鲜生摊上事儿了,就因为供应商小町蛋业的鸡蛋抽检不合格,一下子舆论就炸锅了。

具体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专项抽检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盒马一款无抗鲜鸡蛋检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青岛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销售的来自于小町蛋业(山东)有限公司的保洁无抗鲜鸡蛋(生产日期/批号:2025/2/17,规格型号:1.59kg(30枚)/盒),地美硝唑和甲氧苄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其中,地美硝唑检出15.5μg/kg(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甲氧苄啶检出13.0μ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10μg/kg)。

根据通告附件《部分不合格项目小知识》,地美硝唑是硝基咪唑类抗原虫药,可用于治疗禽组织滴虫病等,也就是说这是为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兽药。长期大量食用检出地美硝唑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而甲氧苄啶甲氧苄啶为抗菌增效剂,长期食用甲氧苄啶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根据规定,甲氧苄啶在家禽的蛋中最大残留限量值为10μg/kg。

针对此事,盒马鲜生鸡蛋供应商小町蛋业回应称,2月20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盒马潍坊店产品开展抽检,上述鸡蛋产品在抽检范围内。监管部门随后向盒马邮寄抽样结果通知书,告知检测不合格,并要求盒马在七日内回应并提交复检申请。然而,由于盒马潍坊店系新开门店,日常人流量大、业务繁忙,且负责人经验不足,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复检申请,致使5月8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系统中显示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小町蛋业方面表示,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同批次产品委托第三方机构复检,复检结果合格且已出具证明。此外,在盒马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其他区域门店也对同批次产品留样送检,均未发现问题。

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这事儿里头有三个矛盾点特别突出:

先说程序合规性争议这块。盒马潍坊店没在7天之内提交复检申请,结果系统就判定这鸡蛋不合格。这就跟考试交卷晚了被算零分似的,有点憋屈。再说责任主体这块,供应商复检说鸡蛋合格了,可盒马这终端品牌呢,还是被舆论冲得七荤八素的,就像明明不是自己干的坏事,却被人指着鼻子骂。还有供应链管理这块,盒马作为品牌方,对供应商的质量把控不住,可又得给消费者信任背书,这就跟自己打自己脸似的,矛盾得很。

那为啥零售商老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背锅”呢?

首先是消费者认知的“品牌锚定效应”。有实验数据显示,消费者对那些有品牌溢价的产品,质量预期比普通产品高得多。在社交媒体上,搜“品牌名+问题”的量,是搜“供应商+问题”的十几倍。

然后是供应链管理的“长尾风险”。现代零售供应链平均有十几个质量控制节点,供应商质量有点波动,传导系数能达到几倍的增长,也就是说供应商1%的不合格率,可能就让品牌有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的舆情风险。

最后是法律责任的“终端归责原则”。《食品安全法》规定经营者得做好进货查验义务,司法判例里,零售品牌方在70%的食品安全诉讼里都得承担连带责任。

不过,零售品牌方也不是只能干等着挨揍,建议通过“三阶防御体系”来预防危机。

第一阶是供应链质量防火墙建设。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搞个动态评分卡制度,质量权重得在40%以上。还得有飞行检查机制,一个季度突击抽检覆盖率要超过30%。再用上高科技,部署AI视觉检测系统,检测速度能提升数倍以上,就像给质量检查安上了风火轮。

第二阶是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舆情监测矩阵,把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十多个平台都覆盖到。再设置敏感词库,像“农残”“兽药”“重金属”等数百多个关键词都得包括进去。还有就是“72小时预警响应”机制,就像给危机安装了警报器。

第三阶是应急响应标准化流程。在48小时这个黄金处置期里,要做好证据收集、专家论证、媒体沟通这三个阶段的事儿。危机公关得遵循“3C原则”,也就是Control(控制)、Clarify(澄清)、Compensate(补偿)。还得找一帮专家组成智囊团,应对法律问题,就像给自己找了一群保镖。

要是危机真爆发了,在“黄金48小时”里也要有应对策略。这一块,在所有零售企业中,胖东来就做得非常不错,处理得当,堪称教科书级别。具体的应对大致步骤如下:

一是信息透明化处理。发声明得分三步,先确认事实,再调查原因,最后说改进措施。把检测报告、供应链流程图这些证据都可视化展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还得建立媒体沟通日历,每天定时发布进展通报,就像给大家报个平安。

二是情感价值修复工程。启动“消费者补偿计划”,设置阶梯式赔偿标准。搞“透明工厂”直播,每周开放供应链关键节点,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再推出“食品安全大使”计划,邀请消费者参与质量监督。

三是组织能力重构。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直接向CEO汇报,把食品安全真正重视起来。给全员开展食安培训,一年培训时长不能少于20小时。再建立供应商联合应急基金,金额建议不低于年采购额的1%,就像给自己存了个应急小金库。

面对未来零售行业发展趋势,技术上要融合创新,发展区块链+ IoT的智能溯源系统,在监管上要建立“政府-企业-第三方”协同抽检平台。还得搞消费者教育工程,开展食品安全认知提升。另外保险产品也可创新,开发食安责任险+舆情险的复合型保险产品。

写在最后

盒马鸡蛋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新零售时代食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挑战。品牌方得构建“预防-监测-响应-修复”的全周期管理体系,靠技术、流程和生态的力量,把食品安全风险变成品牌信任升级的机会。这不只是为了符合规定,更是为了长久地留住消费者的心。

(本文转载自:联商网)

联商网

292

文章

876109

阅读量

中国零售门户网站联商网,聚焦零售行业,全面提供第一手的时尚零售、电商、品牌商、快消等资讯。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