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餐饮见闻】开个面馆要370万!门槛之高令人咋舌
蒋毅 · 2019-01-09 23:46:43 来源:红餐
很多人认为餐饮门槛低而冒然进餐饮行业创业,但也有很多人看到餐饮高淘汰率犹豫不决。如今餐饮适合创业者入局吗?
红餐专栏作者蒋毅结合了在香港和欧美的见闻后认为,内地的餐饮创业给很多普通工薪族带来了逆袭的机会,而餐饮在接下来有十年的黄金机会,因此餐饮创业要趁早。
一直以来,我都强烈反对别人冒然进入餐饮,但现在,我却认为餐饮创业要趁早,这是为何呢?
下面,我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
01 200平面馆需要370万 ,才能在香港开出
元旦后,我在香港待了4天时间,与大多数游客去香港购物不同,因为职业习惯问题,我这次去香港全在考察香港的餐饮市场。其中,我花了一天时间去深度了解当地的食材、餐厅的经营等,考察完以后,再结合自己在欧美的旅游见闻,于是观念产生了转变。
以前我反对别人冒然进入餐饮,是从风险和损失角度出发的。因为我看到太多因为冒然进入餐饮而亏得很惨的例子,于心不忍的情况下,凡是遇到我觉得没有准备好开餐厅的,全都予以“劝退”,目的是希望替他们规避风险,减少在餐饮的损失可能性。
但是,香港几天的见闻,让我突然意识到,在香港开餐厅,已经完全是和普通老百姓无关的事情了。拿在香港开了四家餐厅的慧慧来说,她其中一个不到200平方的面馆,投资了370万才开业,每个月需要承担23万的房租,20万的人工成本,再加上物业费和水电气费等,这家店每个月的固定成本就50万。
另外一家烤鱼店,只有100多平方,同样是投入了几百万才顺利开业,房租是19万,人工成本加起来超过20万,加上其他成本,每个月的固定成本超过50万。这意味着,光是这两家店,慧慧每个月就要承担100万以上的固定开支,再加上其他两个店,她每个月的固定成本超过150万。
如果你认为慧慧是特例那就错了,慧慧在元朗的四个店我都去现场观摩过,它们并不算特别高大上的好店,而是路边常规的普通餐厅,与香港绝大多数餐厅一样。也就是说,要在香港开一家餐厅,前期需要投入几百万,开业后每个月面临四五十万的固定成本,是普遍现状,而不是特例。
有人可能反驳,那边的人收入高,在香港投资几百万,就好比在内地投资几十万,那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很遗憾,我专门请教过好几个在香港生活的朋友,事实并非如此,在香港的工薪族虽然收入很高,比内地高好几倍,但他们可支配的现金储蓄非常少。
在香港,最低的时薪是37元,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计算的话,最低日薪就是300元。因为严重缺乏劳动力,所以在香港,只要你愿意工作,那基本上一个月赚上万元是没问题的,比起内地,这算是很不错的收入,但相对应的是,香港的生活开销非常高,一万多的月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存,不可能有存款。
首先是房贷,因为人多地少,香港的房价高得离谱,绝大多数年轻人根本没能力买房;如果好不容易按揭买房了,别高兴太早,因为后面每个月的房贷,会把他们的月收入挤压一大半,留下的一小部分仅够日常生活开销;如果租房呢?对不起,香港的租赁成本也很高,一个14平方的单间,月租金就6500元,对于月薪一万多的工薪族来说,缴完房租还能剩下多少钱?
香港的朋友对我说,他们在香港判断贫富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一个人可支配的现金收入多寡:除了基本生活开销,还有很多现金可随意支配的,那就是富人;反之,除了基本生活开销,几乎没有现金支配的,就是普通居民或穷人。
对于香港普通居民来说,虽然他们收入比内地高好几倍,但因为他们的生活成本也比内地高好几倍,所以他们可支配的现金并不多,无法支撑他们一次性拿出几百万来创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香港没有内地这样的创业氛围,他们好像都习惯了在原有的工作节奏里慢慢熬,不是自愿,而是没得选择。
02 餐饮创业要趁早
我在西班牙旅游时的也有一个疑问,即为什么欧洲国家的很多餐厅服务人员都是中老年,而且以大叔居多?这次到香港也一样,比如很出名的陆羽茶室,店里的服务员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大叔,一看就是在这个餐厅工作了很多年,我终于彻底理解了这个现象。
对于这些有基本福利保障的地方,普通居民只要愿意勤勤恳恳的工作,那么基本的生活保障一点问题都没有,工作的收入会让自己生活得比较体面,该度假度假,该休息休息,不会有太多焦虑。如果想创业做生意,对不起,社会没有给普通人群太多的机会,他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投资,也承担不了创业带来的风险。
基于这个原因,有一种说法得到应证,那就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方,因为收入差异带来的阶级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上班族很可能一辈子只能打工,每天努力的都是希望能拿到更多的工资;而商人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去不停的发现新的商机,投资新的商业机会,导致以收入区分的阶级之间的鸿沟永久存在。
反观内地,目前还不存在阶级固化的概念。拿餐饮来说,我身边虽然很多人因为餐饮损失惨重,但同样的,也有很多朋友因为餐饮而爆发,由以前的一文不名,逆袭成年收入几百上千万的高收入人群,他们拼的不是学历,不是文化和长相,甚至都不是能力,很大可能只是撞对了一扇门而已。
我一直说餐饮创业是一个撞门游戏,在内地创业,撞对门的朋友彻底改变了自己(以及他的家庭)的命运,在很短的时间内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得不感谢餐饮留给普通创业者的机会,因为在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普通人连撞一次门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了!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方面中国都在亦步亦趋的走西方国家走过的那些老路,我认为餐饮也不例外。内地餐饮现在所谓的高房租、高人工等困难,在香港餐饮和欧美餐饮同行面前,完全显得微不足道,未来,内地的餐饮也很大可能会变成有钱人的游戏,普通工薪族彻底失去参与的资格。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点悲观,但很遗憾的是,它是事实,以前我在欧美旅游时,虽然也看到了一些餐饮现象,但对它认识不够深刻,这次香港行,在深度考察和调研后,我把各种表面现象窜到一起,发现这可能就是我们内地餐饮未来将要面临的现实,那怎么办呢?
写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我为何突然转变观念,用这篇日志来提醒那些想进入餐饮的朋友。如果你确实对当前的工作失去欲望,想通过餐饮来获得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那就趁早行动,毕竟,单就当前局势而言,内地的餐饮创业,还是有很多普通工薪族逆袭的机会,比如投资十多万就可以开家小快餐店。
早一点开始,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是现在的餐饮,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哪怕你目前什么都不具备,但运气好,只要“撞对一次门”,也有可能改变人生命运,而且代价不大;其二,如果努力后发现自己搞不定餐饮,那早一点彻底放弃,以后安心上班,这样也可避免未来更大的投资风险。
上述文字,基本上把我的观点表达清楚了,去香港之前,我认为内地餐饮形势一片大好,接下来十年都是内地餐饮的黄金时期;从香港回来后,我对这个大趋势保持乐观的情况下,增加了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大趋势虽然好,但留给普通工薪族的餐饮创业机会却并不乐观。
我这两天一直在思考,有没有可能例外?也就是我拿香港和欧美市场的餐饮来作为参照,判断内地餐饮的发展,是否合适?我们这个餐饮大国是否在餐饮上走出一条完全与其他地方不停的道路?反复思考下还是比较悲观,原因很简单粗暴:巨额的可支配现金和高额的固定成本压力,普通工薪族承受不了。
事实上,现在内地餐饮80%的淘汰率,已经让餐饮创业这个游戏在不停地筛选人,那些在餐饮赚到钱的人,通过投资其他品牌的方式,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餐饮版图,壮大自己的投资实力;而那些冒然进入餐饮的创业小白,他们只有一次创业的机会,一旦败掉,就可能把前面十多年的积蓄全部亏掉,又回去上班。
现在还有很多普通人群大量涌入餐饮,无非是当下的内地餐饮创业,前期投入和固定成本还不是太高。比如在成都,投资十多万就可以开个小面馆,每个月一两万的固定成本就可以保证一家餐厅的运转。但如果前期投入和月固定成本翻五倍,甚至翻十倍,所有普通工薪族都只能望而却步,排除在外了。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移民国外了,平时交谈中,他们经常无意中感慨,作为新移民,想在国外创业实在太难了,而要融入别人的生活与文化,更是难上加难。交流下来,大家觉得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阶级固化”问题:你是苦逼的打工一族?还是商业精英?你是依靠劳力获得回报?还是依靠脑力获得收益?
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就是商业的规范,所以不管是香港、台湾,还是欧美国家,单从商业上来看,社会整体感觉有点“死气沉沉”,其显著代表就是老店很多,新店很少;而我们所处的祖国大陆各地,虽然各路专家学者对大趋势都表示担忧,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商业氛围和创业氛围是拥有很强的生命力。
背后的原因就是目前国内的商业还没有足够规范,这虽然导致了很多乱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换个角度看看,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好事,意味着还具备一些商业逆袭的机会,尤其是餐饮行业,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工薪族来说,是他们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各种选项里,为数不多的商业机会。
小结
这次香港行,虽然只待了短短四天时间,但让我对国内餐饮在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我一如既往的坚信餐饮在接下来十年的黄金机会,也是一如既往的保持整体乐观心态,但同时,借这篇文章来提醒那些对餐饮摩拳擦掌的创业者,如果你准备好了,早点行动吧,作为普通创业者,越往后你的机会可能越少!
只是,要做好风控!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