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人排到爆:Nak Nak 正在改写马来西亚快餐规则

黄昱树 · 2025-11-11 11:36:50 来源:红餐网 218

 

 Nak Nak 把吃饭变成爽感释放。

排队不是偶然,而是快餐新物种诞生的信号。

过去三年,如果你在马来西亚首都圈最热门的商场周末逛街,八成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 18 到 28 岁的年轻人,边笑边自拍,手上端着一大盘酱汁炸鸡,一杯奶昔或汽水在旁边冒着气泡,一根薯条或炸鸡块高举在空中,Instagram 的滤镜已经想好了,Lemon8 的标题也想好了——这一顿饭,吃之前就值得发出来。

这些人不是在吃传统韩式料理,也不是在吃西式餐厅大餐,而是在吃「爽感快餐」,好看、好拍、够辣、够脏、够视觉刺激,吃完不想思考,也不会后悔钱包。

他们吃的,是 Nak Nak。

这家成立于 2022 年的马来西亚本土快餐品牌,三年内快速扩张,在 IOI City Mall、Puchong、Bangsar、KLGCC、KLIA2 等高人流商场落地——而且几乎是走到哪爆到哪。

但它不是靠连锁加盟,也不是靠名人代言,更不用做无止尽折扣,它靠的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现象:让年轻人相信吃炸鸡、汉堡、 Loaded Fries,不只是吃饱,而是参加一个快乐事件。

而当你站在现场,你会很快意识到:Nak Nak不是快餐店,它是新时代的可食用社交场景。

为什么它不仅抓住年轻人,还打开了穆斯林市场?这不是炸鸡的故事,而是消费权力从父母手中交到年轻人手上的故事。这不是品牌运气,而是新时代餐饮机会窗口的缩影。这不是韩式快餐,而是快餐公式的重写。

年轻人为什么疯狂打卡?因为 Nak Nak 把吃饭变成爽感释放

年轻人不是在吃炸鸡,而是在吃即时快乐。Nak Nak 最成功的地方,不是产品,而是把吃东西变成了一种心理事件。和过去父母那代的餐厅不同,它不是讲故事、讲传承、讲健康。Nak Nak 的核心卖点,只有四个字:够爽、够大、够拍。

当你滑 TikTok 或 IG,会看到非常一致的内容形态:这个汉堡大到我不敢下口;这份 Loaded Fries 起司多到溢出来;RM8.90 升级套餐也太划算了;这家快餐店不是吃饭,是暴击

没有人拿它和鼎泰丰、王品、华阳比较。没有人写咖啡拉花、食材溯源,也没有人说走心文案。它就是单纯、直接、可视化的爽。就像一个人说:我今天不想省钱,我只想解压,但也不想当冤大头。

这是年轻人愿意掏钱的消费心理:不要复杂,但要满足。

  • 菜品都是堆叠式呈现
  • 炸鸡 = 厚+酥+酱多
  • Loaded Fries = 起司 + 酱料 + 肉块
  • Burger = 大块+溢出+两手抓
  • 没有精致切片、没有白盘花纹、没有摆盘余白

这不是精致餐饮,而是视觉重量化。这正是年轻人传播的语言:越浮夸,越好拍;越好拍,越想来;越想来,越赚钱。

穆斯林市场为什么特别愿意排队?因为它给了他们体面、参与感和安心值

不是 all Halal 就能赢,而是 Halal 也要有潮级情绪。马来西亚的 Halal 市场巨大,但多数 Halal 餐厅的问题不是不好吃,而是不够潮。

当年轻穆斯林走进大部分 Halal 餐饮品牌,例如 Marrybrown、Secret Recipe、老旧茶室,他们感受到的是父母那代的品牌,不是年轻人自己的品牌。

Nak Nak 解决了这个代际落差。它让穆斯林客群第一次有了这么一个快餐品牌:安全能吃(不需要解释成分)。

  • 看起来时尚(视觉品牌无尴尬元素)
  • 拍出来漂亮(IG、TikTok 快剪必备)
  • 能多人分食(6 pcs、12 pcs 炸鸡机制)
  • 价格不会被笑太贵或太 low
  • 不需要讲究服务礼仪,吃得自在

最关键的是:它在视觉语言、品牌语调、菜单命名上完全没有模糊地带。

你不会看到酒、猪肉、韩式烧酒、暗色系 külture 文案。也不会出现 Ultra Spicy Hell Chicken、Korean Devil Burger 这种过度带宗教暗影的名字。品牌主张是 joy。语气都是年轻、正能量、共享式语言。它给穆斯林年轻人带来的,是可以骄傲地和朋友分享的饭局。

这和过去的 Halal 品牌最大不同点在于:Halal 不是卖点,年轻感才是卖点。

菜单不是菜单,是客单价演算法

Nak Nak 每单 RM8.90 的附加值是什么?

你给的菜单照片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一看就能看到它的商业结构:

  • 主餐价格落在 RM15–RM22 之间 → 容易下单,不会有反感
  • 加 RM8.90+RM11.50 升级套餐 → 自动增加毛利
  • 再加 RM1.00 或 RM12.00 升级饮料、Shake → 触发“最低阻力加购”
  • 配餐与小吃如 Loaded Fries、Mac & Cheese → 毛利最高,又非常好拍
  • 饮料自助 → 省人力、提高“心理值回票价”感
  • 白饭 RM3.40 → 给不吃面包者台阶(但绝不亏钱)

换句话说,它不是卖单点食物,而是在通过价格心理学引导:消费者不是被推高单价,而是自己觉得升级很划算。

你不是吃饭,而是在通关爽感升级系统。例如:

  • 你点一个 RM17.90 的鸡腿堡,是普通吃饭。
  • 你加 RM8.90 变套餐,是我对自己好一点。
  • 你再加 RM1 升级奶茶,是也就多 1 块啦。
  • 你再加 RM2.20 起司,是没差啦,下次再省。
  • 于是 RM17.90 → RM29.00

消费者没痛感,品牌每单多赚 50%。而且这套结构全靠自助点餐机完成,员工不需要 upsell,说话不需要技巧,毛利自动增长。

这是快餐数学聪明的地方:你以为你在选餐,但其实你在走一条被设计好的加购路径。

这就是连 KFC 都没做到的年轻化快餐心理课。

店不靠服务员,却让顾客觉得被照顾:动线与自助系统是超能力

真正的服务不是被服务,而是不会被打扰。Nak Nak 店内的服务体验非常特别:没有服务员主动问你点什么,没有人给你端水,也不会有人站在旁边等你结账或离开。

换在 10 年前,这种无接触体验可能会被认为冷漠、没有服务感。但对现在的 18–30 岁客群来说,这种模式完全相反——是舒适的自治感。

没有压力,不尴尬,不推销,不被打断。你自己做主,你自己控制节奏,你自己决定点什么、怎么吃、吃多久。

而这背后不是懒得服务,而是三个设计高明到足以复制百店的关键结构:

自助点餐区:结账前的体验先松弛。

入口处就是多台自助点餐机。这是整个商业系统最关键的起点。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品牌把点餐当成流程的一部分,但 Nak Nak 把点餐当成决定价值感的心理入口。

自助点餐好处太多了:

  • 顾客不需要跟店员讲话,可以慢慢思考、讨论、调整
  • 可以自然引导加购,不用靠推销,也不会让人反感
  • 消费者在点餐途中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从而降低退餐与投诉
  • 使用套餐与升级机制时,自助萤幕会诱导加 RM1 就更好,结账前满意度提升

而最重要的一点:顾客不会因为店员站在旁边等而觉得要快点或不要耽误别人。Nak Nak 在店门口没有安排欢迎员,但却为你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让你先安心。

自助食物取餐 + 自己找位子:压力转移为自由感

点完餐不会立刻拿到餐点,而是走向取餐站,等萤幕叫号,类似未来式快餐体验。你拍的照片中,这个区域干净、开放、视觉上没有压迫感。

重点来了:

  • 当你拿完餐,你不是被安排就座,也不需要有人带位。
  • 你自己挑桌,你自己决定做角落、靠窗还是人多的区域。
  • 我的空间,我来选的情绪感,是连很多五星级餐厅都满足不了的。

这不是减少服务,而是把用餐当成自理但不累的公共体验。

自助回收台:不是为了顾客方便,是为了品牌复制

大量托盘竖放收集、满满的分隔垃圾槽、酱料区整齐排列。这种设计不是为了干净,而是为了让连锁复制不卡顿。

有三件事值得餐饮老板思考:

  • 托盘竖放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节省空间、提升清洁效率
  • 固体垃圾、液体垃圾、冰块分开,是为了避免清洁堵塞与漏液
  • Sauce Bar(自助酱料台)不是为了让客人自由,而是减少后厨 Saucing 工作量

所谓服务,不是笑容,而是设计好一个能让顾客不需要别人服务也能舒服吃饭的系统。Nak Nak 之所以可以像快餐一样快速翻台,又像网红餐厅一样营造体验感,是因为它优化了参与节奏。

你不是被服务,你是在参与一套我来决定我吃饭模式的循环。连锁的本质不是服务,而是无阻碍体验。

Nak Nak 做对了这一点,于是它可以跑得比韩式餐厅更快,比麦当劳更潮。

它为什么不用打广告也能红?因为顾客在帮它做行销

当你发自己的照片时,你也顺便发了 Nak Nak。Nak Nak 的成长,并不是靠大量行销预算堆出来的。它没有买 TVC,没有做跨国代言,没有靠名厨加持,更没有上户外大看板或硬广。

那它为什么 IG、TikTok、Lemon8 上到处都是?因为它不是做品牌,而是做出片炸弹。我们观察当下最常见的 Nak Nak 社交内容,分成三种:

夸张份量照:视觉爽点制造传播动机

  • “这个薯条也太夸张了吧”
  • “这个汉堡要两只手抓才行”
  •  “这量比 KFC 大一倍吧”

重点不是味道,而是值得发。这种内容通常都是拍食物、特写、堆叠式构图、酱料流动画面,能在 2 秒内抓住眼球。

它不靠文字,只靠视觉重量。眼球=点击,点击=流量,流量=品牌资产而品牌不用发钱、用顾客就能动。

性价比回报照:年轻人愿意分享聪明消费

很有意思的一点: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不喜欢发我吃很贵的东西,那太容易被酸、被对比。

他们喜欢发的是我花不多钱,但吃得很爽。所以你会看到类似:

  • 花 RM20 吃到爽爆炸
  • RM8.90 加套餐太划算了
  • 这个比去星巴克买饮料还值吧
  • 这种内容自带一种我不是浪费,我是聪明的价值观。

Nak Nak 找到的是分享驱动点——不是炫富,而是炫会选。

跟朋友吃的快乐证据

Nak Nak 的点单结构天生适合多人共享:

  • 炸鸡 6 pcs / 12 pcs
  • Loaded Fries 两三个人分吃
  • 饮料自助可续杯
  • 空间开放,可以乱坐

所以顾客不是一个人来,是三五成群来。于是内容主题不再是我吃什么,而是我们一起吃。

当顾客帮你做行销的时候,品牌就成功去商标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 Nak Nak 最厉害的地方:它不是做餐饮,而是做人与人之间快乐时刻的背景板。

Nak Nak 的底层商业公式:不是炸鸡和汉堡,而是快乐的自动贩卖机

真正赚钱的不是炸鸡,是情绪转化成客单价的能力。

当我们把 Nak Nak 的品牌、产品、价格、选址、动线、传播等所有维度都拆完,最后其实会发现一件更有意思的事:

Nak Nak 做的不是韩式快餐——它是在卖可规模复制的爽感。它的底层不是厨艺,而是公式。

我们把它的商业公式写出来,会是这样一条链路:顾客在商场走累了(触发点)

  • 看见亮眼绿白招牌(吸引)
  • 用自助机点餐,不会有压力(体验松弛)
  • 一边等待一边聊天/拍照(场景沉浸)
  • 食物上桌:夸张份量、重酱料、可打卡(视觉满足)
  • 加 RM8.90 升级套餐,感觉赚到了(心理增值)
  • 自助酱料+饮料续杯,觉得“自由”(仪式感)
  • 吃饱、满足、拍照发文、引发转发(传播)
  • 下次换不同朋友再来(回头率)

这套链路不是偶然,它是餐饮行为心理学、场景产品学、快餐模型三者的集合。

如果你要进一步理解它,就必须明白一件关键事:Nak Nak 并不只是在做一个品牌,它是在建立一个能自动推动下一次消费的循环。

这个循环长成这样:高份量刺激 → 满足感 → 社交分享 → 好评种草 → 新客流入 → 门店排队 → 商圈视觉强化 → 快速翻桌获利 → 再投入供应链 → 扩店

它不是靠老板热情,不靠厨师创意,更不是靠一次性爆红。它靠的是结构、机制、和节奏。

而这才是真正的餐饮能力:不是做一家店好吃,而是做 100 家店都不崩。

为什么是它爆,不是其他品牌?因为别人都还在卖食物,它在卖场景

快餐已经不是在比鸡肉,而是在比人格魅力。

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是 Nak Nak?为什么不是已经存在更久的韩式炸鸡品牌?甚至为什么不是更便宜的传统快餐连锁?

这里关键不在味道或价格,而在定位时代性。

你现在去看 Kyochon、Texas Chicken、KFC,你会发现它们共同的问题:

  • 品牌语言过时
  • 视觉识别缺少张力
  • 点餐系统不流畅仍依赖人力
  • 菜品不具备传播属性
  • 没有年轻人的语气、梗和符号
  • 很少出现被拍照的场景

它们都做好一件事——卖食物。但它们没做好另一件更关键的事——让食物拥有潮感。

Nak Nak 与它们的差别不是味道胜出,而是文化场景胜出。像这样:

  • 品牌色不是稳重,而是饱和活泼
  • 食物不是摆盘,而是堆叠到溢出
  • 店内不是规矩标准座位,而是半社交开放式
  • 套餐不是被动组合,而是主动诱导加购
  • 用餐不是吃饱,而是我得先拍照再吃

今天年轻人不是吃饭,是吃我发出来别人觉得好吃。而 Nak Nak 完全符合这个社交时代逻辑。所以,同样卖鸡,它赢了。不是因为黄金比例炸鸡食谱,而是因为它懂今天的顾客是谁。

马来西亚 Mall 餐饮下一战:不是咖啡 vs 炸鸡,而是视觉可食性之战

未来餐饮竞争不只是谁好吃,而是谁好拍、好逛、好带朋友来

你在 IOI City Mall、Pavilion Bukit Jalil、NU Sentral、Mid Valley 等商圈走一圈,会发现一种今昔对照:过去商场餐饮是店越大越气派、人均越高越有档次。现在商场餐饮是随便走进来、吃得爽、拍得快、带朋友也不累。

这意味着:精致餐饮退潮,轻快餐崛起。服务员导向退潮,自助体验崛起。吃得饱退潮,吃得爽和吃得对朋友崛起。

Nak Nak 所代表的,就是 Mall 餐饮新模型的中枢特征:

第一,它占据 mall 的行进路线入口段——不是深处,而是靠近扶梯口。

第二,它的陈列方式可视、开放、能与 mall 流量共振。

第三,它不是对抗主餐厅,而是抢占随手选择、可以久坐、不心疼价格的灰色地带。

图像化描述 mall 餐饮现在的三大阵营:

  • 以环境和价格领头的坐下式正餐——如龙虾、火锅、中式餐馆
  • 以速度和品牌领头的快餐连锁——如 McD、Texas、KFC、Marrybrown
  • 以视觉体验和群体友好领头的爽点新快餐——Nak Nak、Kenny Hill、Mad Chilli Pan Mee 全新轻餐结构

过去餐厅争人均,现在争人行。

谁能拦截 mall 行走中的食客注意力、做出可被拍下放到社交网路上的场景,谁就拥有新零售餐饮捕捉力。

餐饮不是靠厨艺进 mall,而是靠视觉进 mall、靠体验留 mall、靠传播出 mall。

Nak Nak 抢到的正是这个新入口。

如果你想复制 Nak Nak,这 6 件事你必须具备

成功不只是菜单,而是机制。Nak Nak 不是偶然成功,也不是不可复制,只要连锁品牌抓住它的关键结构。

你要复制它,不是抄它的炸鸡,而是抄它的系统。你需要至少具备这六件事:

产品结构:主打单品 + 多级毛利加购。

主打两个爆品即可。炸鸡(能分食);汉堡(能吸睛)。不追求全品类,只追求高传播性核心。

再搭配:

  • RM8.90 套餐模式
  • 高毛利配餐(Loaded Fries / Mac & Cheese)
  • 自助饮料/Shake 毛利加速器
  • 这不是菜单设计,这是客单价设计。

动线结构:入口点餐 → 等号取餐 → 自助空间 → 自助回收

  • 不需要服务员带位
  • 不需要店员 upsell
  • 不需要人工收桌
  • 不需要系统解释

顾客自己能走完整套流程,就是你标准化的基础。

菜单呈现方式:用能拍的视觉,而不是能描述的文字

你不需要:手工慢炖 12 小时;秘制韩国泡菜;手揉面团 87 道工序

你只需要:酱多;量大;堆叠;配色强烈;视觉冲击。

这是让客人帮你做行销的关键。

选址策略:Mall 一楼 or 接近人流动线,非隐蔽角落

你不是开给专程来吃的人,你开给刚好路过而被吸引的人。这就是快餐 vs 餐厅的根本区别。

品牌语气:不讲故事,讲感觉。不讲文化,讲表情。

品牌不是韩国饮食精神传递者,而是今天心情不好,吃这个就对了。品牌嘴巴讲 joy,视觉设计讲 joy,食物端出来也在讲 joy。

标准化系统:操作流程短、设备少、SOP 明确、培训可复制

炸鸡现炸 or 保温?汉堡现场组装 or 中央厨房锁定?酱料泵装 vs 挤压 vs 撒粉?托盘回收谁清?什么时候清?要多久清?所有这些不是小问题,而是规模复制生死线。能够复制的品牌,才有资本做 5 家店、50 家店、150 家店。

总结

未来餐饮的竞争,不是味觉之战,而是爽点之战。Nak Nak 的爆红不是幸运,而是趋势。不是因为它有最正宗的韩式口味,而是因为它掌握了两个密码:年轻人的情绪密码;穆斯林客群的信任密码。

过去 20 年,餐饮行业靠厨师、靠味道、靠服务、靠情怀。接下来 20 年,餐饮行业将靠视觉、机制、节奏、爽点获胜。

不能在 3 秒钟抓住路人的眼睛,你就不会在 mall 里活下来。不能让顾客自动愿意发照片,你就不会扩张。不能让顾客感觉自己花钱买到的是情绪解压,你就不会爆。

Nak Nak 抢到的不是炸鸡市场,而是年轻人吃饭自主权。而谁能再做到下一次这样的夺权,就是下一个被排队、被拍照、被疯传的餐饮品牌。

来源:红餐网;作者:黄昱树

黄昱树

15

文章

39392

阅读量

餐道创办人,专注餐饮业和餐饮教育领域17年,著有餐饮和企业采访节目《大食代》餐饮企业家专访主持人、《沙爷X昱树开讲》、《我是创始人》、《Podcast 餐饮森林》。协助海外品牌游学与落地马来西亚,加速开店进程,官方指定合作中文餐饮培训讲师,致力透过推动马来西亚餐饮精细化管理。

最新文章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