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前台价格战!头部茶饮都在偷偷“卷”这些......
薛向 · 2025-11-13 18:44:44 来源:茶咖观察 273
后台效率成竞争核心。
2025年,中国茶饮市场将剑指7000亿规模,CR5占比逼近50%,巨头效应愈发显著。当跑马圈地的狂飙突进告一段落,真正的战役悄然转向,后台效率的无声角逐已成为决定品牌生死的“胜负手”。
翻开上市品牌财报,“供应链效率”已成为高频词,其深度、广度与精细化程度,不再是幕后支撑,而是品牌掌控定价权、保持盈利持续性、实现健康增长的核心密码与生死线。
隐形成本高:深挖供应链的三大“效率洼地”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高昂的“隐性成本”正悄然蚕食着连锁茶饮品牌的利润。品牌在高速扩张时埋下的供应链基础薄弱隐患,在规模效应下集中爆发,形成三大核心“效率洼地”:
1、扩张之“重”:区域走向全国,物流网络复杂性陡增。仓租跨区价差、干线物流成本、多温区损耗叠加(尤其是鲜果、乳制品),使全国性单店物流成本普遍高于深耕区域。规模并未自动带来成本优势,反而可能拖累。
2、断货/库存之“痛”:原料鲜度高、保质期短的特性让库存管理如履薄冰。断货损失客流与口碑,过量囤货则直接报废贬值,损耗率居高不下是常见痛点。如何平衡“缺”与“废”的损耗率,始终是行业的致命弱点。
3、食安之“险”:一次食安事件足以对品牌造成致命打击。但追溯召回成本、危机公关支出、对供应商的审批管理成本、乃至人员专业结构(品控投入),都是保障品牌可持续经营的、持续支付的“安全保护费”。
究其根源,这三大“洼地”核心症结在于跨区域协同运营、精细化库存管理、端到端品控闭环这三大供应链核心能力的相对缺失。
而观察头部上市品牌财报数据可见,虽供应链策略各有侧重,但核心都是将供应链效率视为核心壁垒进行战略级投入,实现从成本中心向竞争力引擎的转变。
例如某头部茶饮品牌聚焦供应链全链路发力,通过原料直采议价、透明库存、全国仓网搭建、全链路数字化协同等能力构建,取得显著成效:其财报数据显示,2025Q2原料/物流成本同比下降1.5%。
而另一头部茶饮品牌则聚焦 “极致网络布局 + 规模统配” ,93.8%的门店下单补货可实现“次日达”,95%的门店每周配送两次以上,显著缩短配送距离。
同样的,三四线头部茶饮品牌都在构建不同的供应链壁垒,但核心逻辑始终一致:以供应链效率破解成本与品质、效率的平衡难题。
分层解局:匹配发展阶段的供应链“效率突围术”
面对截然不同的体量、痛点和资源禀赋,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之道绝非千篇一律。蜀海供应链洞察行业细分需求,提供适配不同发展阶段品牌的“精准提效”方案:
1. 成长期品牌:低成本构筑“稳供应、控成本”护城河
成长期品牌的门店数量有限且集中在特定区域,核心痛点鲜明:对仓储配送专业性规划投入不足;尤为依赖本土特色、小众鲜果时,风味稳定与高损耗更是突出挑战。这不仅推高成本,更威胁运营根基——供应连续性及产品一致性。
针对这些痛点,蜀海供应链围绕 “轻资产、定制化” 核心,提供专业化定制方案,帮助成长期品牌降低成本、稳定供应。
具体而言,在仓配履约环节,依托全国47个高标准多温层仓库网络,覆盖90%重点城市,根据客户拓店节奏匹配仓网规划和布局,让品牌方无需自建仓库也可以跨城开店,快速开拓市场。搭配智能路线规划“D+0.5”极速配送服务与多波次优化配送路线,显著提升配送效率和准时性。
例如某成长期品牌,当下品牌势能很强,但门店数量较少,没有规模优势,没有议价空间,部分小众生鲜蔬果采购、日配困难,单个城市门店数量少,自建供应链或其他三方都难以定制化满足需求。在跟蜀海合作后,蜀海设立专属VP对接服务,根据品牌需求定制供应链方案,并借助蜀海源头供应商资源库完成食材采购且帮助品牌议价,最终通过全程冷链服务运输到门店,确保风味独特性与新鲜度,目前该品牌已在全国加速扩张。
“轻量化投入,重装级保障”,成长期品牌得以用轻量级投入,获得稳定性、成本竞争力、产品一致性保障,从而让品牌专注其核心——本地化产品创新与市场精耕。蜀海供应链以成长期品牌的“供应链外脑”角色,将“不稳定、高损耗、弱议价”三大核心痛点转化为可量化竞争力,用供应链确定性与成本可视化为区域品牌扎牢根基,让小而美更稳更强。
正如蜀海供应链CMO吴德星所说:“成长期品牌深耕区域之后,最终是要走向全国的,好的供应链布局,可以让茶咖(茶饮、咖啡)品牌的全国扩张走得更稳、更远,为后续的发展保驾护航”。
2. 全国性品牌:标准化×数字化构建“防混乱、提效率”的反脆弱体系
当门店突破千店、辐射全国,供应链管理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极易陷入“规模不经济”窘境:全国供应商分层管理庞杂;仓网节点多而孤岛化(标准不一、数据割裂),全国一盘棋的库存、配送动态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破解这一困局,在于构建 “数字化中台驱动下的全国统一运营体系”。
在统一标准层面,蜀海供应链制定执行全国统一的原料存储温湿度、分拣流程、仓库服务标准与供应商准入标准,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与标准化培训,确保不同区域的原料品质、仓储操作一致,从源头保障全国门店产品风味统一。
在数字化赋能层面,搭建集SRM、OMS、WMS、TMS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中台,彻底打通全国各区域仓储、配送、采购的数据壁垒,实现 “全国供应链一盘棋”的可视化、可追踪、可管控:不仅能将寻源、招标、计划、供应商管理、对账等环节全部线上化,减少线下沟通成本,数据更清晰;还能实时监控各仓库库存余量、周转数据、临期呆滞情况,配送温度、时效、运输轨迹全程可追溯;终端收货实现无纸化签收,彻底解决过去供应链、门店、财务部门头疼的单据管理难题。
在此基础上,智能计划AI系统基于门店历史销售、消费趋势等多维数据预测需求,并按照到货周期的“357原则”(市内3天、省内5天,全国7天),实现科学动态库存调配,提升周转率,有效降低库存积压/呆滞/临期,降低断货风险与仓储占用及资金成本。
这套“标准化流程+数字化提效”策略成效卓著。某头部茶饮品牌2021年开始向全国扩张时,依托蜀海供应链构建CDC(中心仓)+RDC(前置仓)双层仓网体系,供应商仅需将货品统一送至中心仓,后续由蜀海通过就近组货和干线调拨送至前置仓,降低供应商零担运输成本,最终降低品牌端物流成本。
另外由专属VP实现全国统一对接、服务标准与报价;并开放系统API对接,实现数字化管理,一站式解决食安、报表及对账需求。这一套流程下来,目前该品牌综合仓储配送效率大幅提升,蜀海帮助品牌切实做到“广域扩张能力增强,单店运营成本可控,服务品质稳如磐石”。
蜀海供应链认为,连锁品牌发展阶段不同,供应链需求各异,因此不做 “一刀切” 服务,而是提供 “弹性供应链” 解决方案:
- 发展初期,筑基先行:解决规范化运营与食品安全基础难题,为品牌成长搭建稳定供应链框架;
- 扩张中期,提速适配:依托高效仓配网络,确保供应链能力与全国拓店速度同步,避免能力滞后;
- 规模时期,增效优化:通过数字化协同打通全链路,持续降本提效,为品牌可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构建效率、成本与安全的韧性基石
无论品牌规模大小、发展快慢,“稳供应(覆盖广度、交付稳定性、品质一致性)”与“控成本(运营效率、成本效益、资金周转有效性)”的高度协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命题。依托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和数字化赋能,蜀海正在加速茶咖品牌的成长。
蜀海供应链在全国布局的47个三温区高标仓库,拥有可调度车辆超3万辆,目前自营车比例已达40%,并建立了标准的自营车服务流程规范,通过“定点定车”提升服务一致性与履约稳定性,为供应广度、稳定性与一致性提供了坚实物力保障。
另外蜀海供应链构筑端到端食品安全的三重硬核保障:一是 “频” 检严选,40+随仓检测中心,对每批次食材进行抽检;二是“真” 冷链护航,不间断精准温控全程锁鲜;三是“严” 控效期,剩余1/3保质期系统自动锁仓、剩余10天严禁出库,严防临期风险,确保食材从源头抵达消费者手中的全程安全可靠。
最终凭借数字化智能系统实现的动态库存管理、精准需求预判、配送路线实时规划,精准感知并响应每一家门店的即时需求。蜀海正在进一步探索运用AI优化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效率,比如TMS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用AI算法实现智能调度、智能排线,引入智能运输车辆等。最大限度地 “削减占用、杜绝浪费、规避断供”,从而在运力、仓容、资金占用上实现全方位精益成本管控。
韧性与效率在此协同共生,为品牌“省钱、省心、安心”的终极价值:据统计,基于蜀海供应链规模效应和精益化成本管理体系,助力品牌仓储运输成本、采购成本下降8-10%,全链数字化成本下降3%-5%,资金成本下降3%-5%,整体供应链成本节省超30%。
结语
这场7000亿茶饮终局战,本质上是供应链体系效率、稳定与韧性、安全性平衡能力的综合竞争。在这场产业升级中,谁能率先构建高效、灵活、智能的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下半场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以蜀海供应链为代表的专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将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推动中国新茶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转载自:茶咖观察;作者:薛向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