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最有魅力的竞争力:清华食物美学课招募中
红餐编辑部 · 2025-11-04 18:22:15 来源:红餐网 552
在餐饮行业的未来图景中,审美正逐渐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


饮食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乐趣之一,是人生美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时至今日,食物不仅是味觉的享受,而更接近一种审美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悦己消费”“社交属性”“价值认同”“理性消费”这些消费行为热词背后,是消费者的决策权重正在从“外部符号”(如品牌、价格)向“内部感受”(如体验、价值观)迁移。这一迁移的基石,是消费者智识和审美力的飞速提升。
在餐饮行业的未来图景中,审美正逐渐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审美溢价的终极价值在于,它完成了一次商业价值的跃迁:它将产品从“物理功能”的维度,提升到了“精神体验”和“文化身份”的维度。它让商业竞争不再是零和博弈的价格战,而是关于美好生活提案的创造力的竞争。
未来,餐饮企业若无法在审美维度上构建真正的竞争力,仅靠营销话术将难以获得新一代消费者的长期青睐。而善于将美学思维融入每一个细节的品牌,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用户的情感认同与长期忠诚。
圆满完成本项目,符合条件,由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统一颁发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食物设计研修班”学习证书,加盖清华大学继续教育证书专用章,证书号可登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与认证网站查询。网址:http://thtm.tsinghua.edu.cn


课程内容
中国饮食美学历史悠久,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活传统,它的传承依赖于我们对于饮食美学的自觉。未来是美学的竞争。食物美学课程垂直针对餐饮行业领域,通过专业、系统性地审美赋能,创造出能打动消费者的独特体验(审美溢价),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
顶层视野,清华领航:
本课程结合清华和清华美院国家级重点专业课程,包括工业设计、陶瓷艺术、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等。
前沿理论,高屋建瓴:
从“设计事理学”到“食物系统设计”,提供一套高维、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论,提升认知,洞见本质。
垂直赋能,美学溢价:
课程聚焦空间、器物、菜品、茶艺、花艺、芳香等领域,开拓审美境界,垂直赋能企业。
课程精彩内容:设计事理学-设计不是“造物”,而是“谋事”;设计不是生意,而是战略。
课程精彩内容:食物双系统赋能餐饮企业:大食物系统“三产”视角,顶层视野;微系统餐饮企业盈利模型,让企业持续增长。
课程精彩内容:器物美学-连接餐食与人的媒介,培养审美力、文化解读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课程精彩内容:时尚审美-审美溢价形成的降维打击,无法同质化的核心竞争力。
课程精彩内容:菜品设计与呈现之美-调动感官,调动情感,调动消费。
课程精彩内容:食物体验之美-现代餐饮正逐步演变为融合空间美学、视觉传达与感官体验的综合性艺术场域。
课程精彩内容:花艺、茶艺、芳香、空间、菜品,涵盖餐饮企业审美价值领域。
课程以设计思维统筹,进行跨学科跨领域整合,触及文化与社交、科技与审美体验、营销与管理等,意在唤回人们对餐食与生活之美的感知,促进餐饮行业升级,人才创新,助力中国美食文化全球传播,一起推动社会健康、公平、可持续发展。

课程特色
认知提升
以跨学科、跨领域的设计的逻辑,系统性思维等科学方法论引领产业,开阔视野,全面提升学员认知,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
美学洗礼
从设计思维的理性之美、传统住居美学、器物美学、时尚审美、食物系统、菜品、Ai数字、花艺、茶艺、芳香等全面提升学员的艺术文化与美学修养
可持续理念
重点培养学员在食物的产品设计以及可持续设计方面的意识和方法
实战能力
课程全面提升学员的大食物观、原创能力、策划能力及实战能力

课程体系
1、了解设计的根是逻辑,是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理解设计对于产业的战略高度;以设计亊理学的理性之美重新审视餐饮行业与整个食物系统,将超越范式的设计智慧注入餐饮行业的现代化转型,赋能、构建产业、企业新生态。
2、了解器物如何连接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生活美学,呈现食器融合背后的美学原理与文化内涵,培养学员的器物审美力、文化解读力及创新设计能力。通过经典艺术家陶瓷作品分享,了解日用陶瓷的美学思想,设计与表现,开拓学员们的思路。
3、了解色彩心理学、形态构成、材质创新等时尚设计的美学基础,同时,通过全球最新案例掌握其国际趋势,提升时尚审美,开阔眼界。了解如何塑造从餐桌到空间陈列的时尚叙事,了解视觉艺术的营并将时尚审美转化为商业价值。
4、了解到食物设计的系统性,既包括从一颗种子播种到最终废物回收利用的宏观食物系统,也包括餐饮企业的复杂食物系统,让学员提升认知,建立可持续的食物设计价值观。同时,从底层逻辑分析和构建餐饮企业盈利模型,助力企业实现持续增长。
5、全面了解菜品,从食材的至真至美,到菜品的设计和呈现之美,到饮食文化的地域传统与现代创新,再到可持续发展理念,透彻解析菜品作为餐饮行业基石和审美载体的全面潜力,以菜品赋能餐饮企业持续增长。
6、了解现代餐饮正逐步演变为融合空间美学、视觉传达与感官体验的综合性艺术场,学习艺术与设计如何融入现代美食体验;学习“策展式”美食体验;学习食物作为文化记录与社会连接的媒介。通过系统记录与创意传播,美食既可成为社会议题的沟通载体,也能实现品牌文化输出与公众参与的双向互动,达成体验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协同增长。
7、了解如何以设计事理学与食物系统性思维为统领,通过空间、器物、菜品、花艺、茶艺、芳香、等整体营造,让食物成为生活态度与审美品味的载体,以美学为企业增值,构建不可复制竞争力。
导师阵容

柳冠中
清华大学资深文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柳冠中教授曾两次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担任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曾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归国留学突出贡献”奖章。曾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功勋人物”金质奖章,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奖”和“推广奖”,第八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杰出贡献奖”,2016年“世界绿色设计贡献奖”,2016年“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2017年度“公益人物”。2018年12月,获得光华设计基金会颁发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设计四十人特别奖”。2019年12月荣获第十五届“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
代表著述有《工业设计学概论》《事理学论纲》《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下卷)》《综合造型设计基础》《设计方法论》《象外集》《中国工业设计断想》《事理学方法论》《苹果集——设计文化论》等。
代表作品:
毛主席纪念堂灯具设计著作

白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明教授关注中国陶瓷艺术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强调透过西方现代发展和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哲学观和美学观全方位把握中国陶瓷的东方精神,通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地比较来思考,并将其引入教学体系。主张以作品体现个人价值观、学术观和艺术观,强调以实践来磨练技术,用技术来完善思想,从而认识材料和工艺,关注学生全方位艺术修养的提升,用引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自我思考能力,在认知自我与情感的基础上对待陶瓷艺术。
代表作品:
漆画《永恒中轴》
巴黎奥运会特许商品“中华璧·凯旋尊”

王 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悦的研究方向涉及服装艺术设计与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材料与服装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她主持并承担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宝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十余项。出版《服装设计基础》、《时装画技法》、《毛皮女装设计》等学术专著和教材九部,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设计作品入选米兰国际三年展、全国美术展览、中国服装设计作品展、Fashion Art时装艺术国际展等多项国内外展览。教学成果荣获中国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时装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个奖项。
代表作品:
《光影》
《绩续》(配饰)左
《峦池》右
《八仙过海》

池 伟
食物设计师、食物系统设计构架师、未来食物设计研究院院长、+86食物设计联盟秘书长、清华青岛艺科院食物设计工作室主任
作为中国食物设计学科的主要推动者和食物设计专家,他将万年的人类饮食智慧、当代科技革命,与未来人类的文明需求,折叠压缩在食物设计学科和实践中。突破农业、食品工业、餐饮服务也三大产业藩篱,提出食物的大设计观,从大设计的角度把食物相关的元素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和系统,用设计改变食物与人、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看待食物及其系统,用设计+食物重塑人类认知世界的维度。
2000年毕业于清华美院,从中国工业设计服务行业发展初期,创建中国领先的产品设计咨询公司致翔创新,服务华为、微软、保洁、玛氏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获得德国iF、红点奖、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北京市杰出设计人才等荣誉。
作为策展人策划798设计节,包豪斯大篷车中国行,发起了Designer 100设计红宝书出版计划,出版工业设计卷、品牌设计卷、食物设计卷。2010年创建+86 Designer Store,+86设计平台。2016年创办+86食物设计联盟,推动引入西方食物设计学科在中国落地发展,举办Future Food国际食物设计节、发布食物设计趋势报告、国际食物设计大赛、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中国食物设计展、中欧食物设计论坛等活动。从一名屡获殊荣的工业设计师,观念设计师、策展人,到成为推动中国食物设计发展的推手,历经20余年设计风雨。他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如何提升设计在产业和社会中的价值,改变人的观念,用设计力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类福祉。
代表作品:
设计红宝书系列,目前包括《工业设计》《品牌传播》与《食物设计》
艺术甜点研发:
新京八件

林敏怡
肉丝实验室创办人
从中国审美的角度出发,传递中国及东方美学思想,这是林敏怡坚持的核心理念。她的烹饪理念以尽可能采取不同技巧和烹调方式从而挖掘出食物不同状态下的原本风味与魅力。
她曾联合创办运营有机农场餐厅,凭着对新中餐的理解与诠释,仅一年便荣膺黑珍珠一钻餐厅。她把自己对于音乐和艺术的审美运用在美食设计中,用五感在食物和艺术之间架起桥梁。
代表作品:
创意菜品
每一道菜品 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曹涤非
美食美酒专栏作家、法国埃科菲厨皇协会大中华区终身名誉大使
曾参与推动清华大学时尚教育项目并担任顾问,2010年“亚洲小姐”总决赛评委、今日美术馆发展理事,获《时尚家居》年度跨界设计师, 《罗博报告》年度生活家、北京国际设计周年度跨界创意家等称号。
曾为《时尚芭莎》等多家媒体撰写美食专栏。担任《风味人间》《我的美食相导》媒体顾问及专业赛事评委、国际慢食协会中国区秘书长。2020年首届清华大学美食设计论坛 《吃的未来设计》发起人及开场演讲嘉宾。2022年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开幕式晚宴主理人。2024年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举办中国首个手机美食摄影展《好好吃饭》。
被全球最大的专业厨师美食协会法国埃科菲厨皇协会授予大中华区终身名誉大使。全球最大的酒评机构贝丹德梭邀请担任中国区首席美食顾问。并受邀成为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荣誉会长、杭州市城市美食顾问。
代表作品:
美食记录片《风味人间》媒体顾问
中国首个手机美食摄影展《好好吃饭》
校外导师

郭江龙
郭江龙 池伟食物设计实验室创始人、清华青岛艺科院食物设计工作室副主任、米其林/黑珍珠获奖主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认证国际评委、法国埃科菲厨皇协会授予红带成就奖、澳门永利皇宫特邀现代粤菜名厨飨宴主厨、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特邀主理主厨
撷山海之鲜重组食材 寻应季之味融合创新
郭江龙主张遵循传统文化与节气 ,以 “源于自然、 归于自然”的理念为主旨, “守正出新” , 融汇中西 ,致力于打造精致的 “新中餐” ,既保证了中餐菜品的精髓 ,同时结合冷萃、熟成、发酵、低温慢煮等新技术,顺应时令突出食材本味,诠释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健康新中餐。
同时,郭江龙深具社会感,他提倡支持绿色的食材,尽可能选择低碳排放量的供应链,做正确的可持续选择。他认为厨师一定要对季节和节气有概念,贯彻“从农场到餐桌”的理念,研发顺应季节菜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让食物绽放最美的味道。
代表作品:
创意菜品

刘道华
LDH刘道华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课程教授、中装协软装陈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知名空间设计师、跨界设计师,并担任中装协软装陈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等职。他擅长餐饮空间设计,曾为大董餐饮等知名品牌打造多个标志性项目,作品如“小大董”餐厅、拾久餐厅等融合传统与当代美学,多次荣获德国IF奖、艾特奖等国际奖项。Interior Design年度封面人物,中国美食BEST50年度人物(2018),中国美食BEST50年度人物(2019),中国设计年度人物(2018);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建构传统与未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空间的文化表达与用户体验。
设计师主要代表作品:郇厨、翰林书院、子福慧、满满海佛跳墙、大董、拾久、鲁采、Chef Duan、新京熹火锅、璞徽、甬府、怡情荟、言江南、趣园、山居荣府、喜色。
代表作品:
山居荣府餐厅
ATTA BJ西餐厅

李展旭
曲廊院主厨、2024北京米其林指南年轻厨师奖、黑珍珠一钻、2024福布斯福厨30
曲廊院主厨,95后北京新锐厨师代表。毕业于法国费朗迪法国费朗迪学院(Ferrandi)巴黎校区。在法6年,相继在米其林三星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e)餐厅,雅典娜酒店(Hotel Plaza Athénée),巴黎的米其林一星OKA餐厅工作,也曾在隶属保罗博古斯学院的Saison餐厅与Chef Davy Tissot一起工作。学成归国后加入曲廊院团队,以"新中式料理"为核心理念,将法式烹饪技艺与东方时令食材、中式饮食美学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式料理。她擅长运用本土食材进行现代性表达,通过解构与重组传统菜式,在保留食材本味的同时赋予菜品全新的视觉呈现与风味层次,其作品既体现国际化的烹饪语言,又蕴含深厚的东方饮食哲学,展现了新生代主厨对中餐现代化的创新探索。
她的烹饪理念深深植根于其时尚与设计的美学背景。在曲廊院,她不仅负责菜品创作,更将整个用餐环境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她坚持使用古韵的陶制餐具,让突破创新的菜肴盛放在传统器皿中,巧妙地实现了美食、艺术与设计在空间中的和谐共鸣,曲廊院已经成为古老胡同里一处融合东西方美学的独特风景。
代表作品:
2025「曲廊院秋·岭南甘味」菜单
行业荣誉

王晓芳
王府茶楼集团董事长、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
王晓芳深耕茶行业近20年,创立王府茶楼品牌,以“家文化”和“红楼文化”为核心,打造独特的茶馆经营模式。2024年,王府茶楼获评“最具文化传承匠心茶馆”及“最具影响力星级茶馆”,她本人被授予“茶馆标准十周年功勋人物”称号。她是中国茶文化产业的重要推动者和五星级茶馆经营管理的标杆人物。
王晓芳倡导“茶仪规”,为近百个国家提供东方茶文化培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她擅长古典诗词,曾步苏轼《行香子·茶词》韵脚创作,展现深厚的国学修养。她以“专注一盏茶,经营即远方”为理念,持续推动中国茶文化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她曾以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花卉茶业分会会长身份,与四川万源市签订富硒茶产业帮扶协议,推动“造血式”扶贫。作为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她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创新实践。2024年,她在北京大学星茶时代高质量经营研修班主讲《茶馆中的人文关怀》,分享五星级茶馆经营案例,助力茶产业人才培养。
代表作品:
茶艺文化展示

邹同
花样生长品牌创始人、荣获妇联颁发“最具社会效益奖”、荣获APEC女性大会优秀奖、北京设计周永久会址花展策展人、天津外国语大学非遗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
“花样生长”品牌创始人,16年花艺设计经验。毕业于清华文创星计划,曾为英国王子、芬兰前总理、泰国前总理等政要进行花艺表演和花艺布置;荣获2020年锡时静态花艺展最具创意设计奖、“河北省插花能手”称号、景德镇首届茶博会特邀花艺展陈、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最美花园主理人、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公共搭建设计三等奖、入围第六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等等。
“花样生长”倡导女性成长与生活美学,以花为媒介,鼓励女性突破自我。邹同提出“利他”理念,帮助花粉实现开花店梦想,形成独特的“女性众筹”商业模式。邹同开创了DIY花盒,采用充气包装技术延长鲜花保鲜期,并让用户自主插花,增强互动体验。她主张“人人都是花艺师”,通过线上线下沙龙、花艺课程推广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结合。2023年,她策划“镜界”主题花展,融合生命、生态与艺术,进一步拓展品牌的文化内涵。
代表作品:
传统与当代不同风格代表花艺作品

野 城
旅法建筑师、野城建筑事务所(Wild City Factory) 创始人;策展人、艺术家、元宇宙架构师,、未来学家;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研究
野城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赴法考入巴黎建筑专业学院(ESA),毕业作品获ESA年度大奖。他先后在多家国际前沿建筑事务所工作,2016年创立野城建筑事务所(Wild City Factory)。他是首位获得法兰西学院艺术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 Institut de france)“青年艺术家奖”的中国人。
作为近年来活跃于国内外的年轻一代建筑师和策展人,野城从他丰富的创作实践和策展经验中摸索出一套与众不同的跨界思路,并开创“野氏本体论”,“野氏乌托邦”,“野氏未来学”三大哲学系统和空间方法论,力图打破哲学、科学、建筑、艺术和设计的边界,并以跨学科、跨疆域的“野氏空间策略”方法进行空间创作和策展实践。
野城策划了五届“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大展、中法建交60周年“城市互联”中法当代建筑展四次巡展、“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场展、2019首届南京青奥艺术灯会、清明上河图3.0香港数字艺术展、巴黎实验室展览馆“情感建筑”展、里昂摄影年展中国单元等国内外大型展览。
代表作品:
“京城最小博物馆“项目
荣登DOUMUS杂志封面
作品“Net City 网城市“@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
荣登Domus杂志封面作品

孙乙丹
阿芙精油CEO
西北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拥有13年品牌塑造和管理经验,曾任宝洁集团玉兰油整合营销经理;2016年加入阿芙,用“以油养肤,以香疗愈”重塑阿芙品牌理念,用“以人为本”,围绕消费者场景化诉求的宗旨重塑组织及文化,逐步完成对阿芙的品牌升级。
阿芙精油的品牌名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象征着自然与美的结合。阿芙专注于高品质精油及精油护肤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在全球拥有19座契约庄园,确保原材料的高品质与可追溯性,并率先在产品包装上标注GC-MS色谱图,以证明精油的纯正血统。阿芙注重科研创新,联合权威机构发布行业标准,推动“以油养肤”理念。同时,品牌注重创新营销,曾联合多位艺术家进行跨界艺术合作等,强化品牌影响力。
代表作品:
AFU7款香氛精油结合东方文化属性
对应特征植物:小昭之檀、灵隐百花、南禅白龙、
京洛牡丹、寒山茉莉、香叶甜橙、雍和松柏。
课题与课程
1、事理设计之美
柳冠中——清华大学资深文科教授
2、器物美学
白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3、时尚审美
王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4、食物系统之美
池伟——清华青岛艺科院食物设计工作室主任
5、食物呈现与设计之美
林敏怡——肉丝实验室创办人
6、食物体验之美
曹涤非——法国埃科菲厨皇协会中国区终身名誉大使
7、传统与创新之美
郭江龙——米其林/黑珍珠获奖主厨
8、餐饮空间美学
刘道华——LDH刘道华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9、茶艺美学
王晓芳——王府茶楼集团董事长
10、花艺美学
邹同——花样生长品牌创始人
11、建筑美学
野城——野城建筑事务所(Wild City Factory) 创始人
12、芳香之美
孙乙丹——阿芙精油CEO
13、中西食物设计美学与创新
李展旭——曲廊院主厨
授课方式和地点
-授课方式:教室授课
-授课地点:北京海淀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授课时间:2025年11月19日-11月21日
-学时:24学时 (3天24课时)
-价格:5800元(学员食宿交通费用需自理)
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11月12日
注:本培训项目设有最低开班人数要求,报名人数未达到最低开班人数,将取消或延期举办该项目。
招募对象
1. 需要提高审美水平的餐饮和食品企业领导人,未来的竞争首先就是审美的竞争。
2. 需要提升餐饮和食品当代美学标准的主理人。
3. 需要有研发设计和美学能力的主厨,需成就未来的大国工匠、国际级餐饮大师。
4. 需要统筹食物空间、餐具、花艺、菜品呈现、Ai技术等餐饮综合体验的企业主、设计师、食物美学爱好者、手工艺爱好者、生活美学家及所有追求品质生活的人士的审美能力。
5. 需要食物整体审美能力提升的品牌总监、市场总监、运营总监等高管。
课程详情咨询与报名,
请扫码添加班主任卡卡老师!


(作者:红餐编辑部)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