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环境中的餐饮破局之道:品类、赛道与我的三大运营理论
亮哥的餐饮系统论 · 2025-11-17 11:03:27 来源:红餐网 299
餐饮的竞争,最终是认知的竞争。
作为一位入行仅六个月的“餐饮新人”,我的所有认知都源于我在天津经营的这家五百平米、横跨四层的新疆餐厅。在公认的经济下行与行业高度内卷的浪潮中,我与无数同行一样,在不断追问:我们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正是这种最朴素的生存焦虑,促使我跳出日常经营的琐碎,回到商业的原点进行思考,并从我们这家“五脏俱全”的复杂店面中,提炼出一些可能具备普遍意义的规律。
一、理论基石:重新定义“品类”与“赛道”
在反复的实践与复盘后,我清晰了一个核心概念:“品类”回答“我们卖什么”,决定了客群的宽度;而“赛道”回答“我们在什么场景下、以什么价值卖”,决定了客群的消费层次。
品类是纵向的客群定位。例如,“新疆菜”就是一个品类,它天然吸引了对西域风味感兴趣、或有一定西北生活经历的顾客。
赛道是横向的消费分层。它是在“新疆菜”这个既定客群内部,再进行细分:是追求效率饱腹的快餐,是追求社交体验的休闲正餐,还是追求面子排场的宴请?
简而言之,品类决定你的战场有多大,赛道决定你在战场哪块高地作战。
二、核心理论一:经济下行期的“赛道沉降论”
经济环境对餐饮消费的影响,其本质并非消费者会从“吃新疆菜”转向“吃粤菜”(品类跨越),而是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在同一品类内,从高阶赛道向低阶赛道“沉降”。
经济上行期:顾客可能从“快餐”升级至“休闲正餐”。
经济下行期(当前):原本“休闲正餐”的顾客,会更多地向“快餐”沉降。
这一判断至关重要。它意味着,在经济下行期,我们的战略重心不应是盲目更换品类,而应是主动布局更具抗跌性的次级赛道。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从目前大店中运营的“休闲正餐”与“宴请”赛道,战略性地向“快餐”赛道聚焦。
三、核心理论二:单店运营的“赛道纺锤形模型”
理论需要指导实践。在明确了“沉降”方向后,具体到单店模型应如何设计?我的答案是:纺锤形结构。
任何一个成功的店面,都不应孤立地定位于单一赛道,而应形成一个以主赛道为内核,同时向上、向下兼顾相邻赛道功能的纺锤形结构。

以我们的店为例:
若主赛道为“休闲正餐”,则需向下兼容部分“快餐”的便捷性与性价比,向上提供可承接“宴请”的功能与空间。
若新店主赛道定为“快餐”,则必须向下提供“小吃小喝”作为引流和补充,向上设计少量产品或空间,以满足“轻休闲正餐”的需求。
这一模型的终极目标,是打破店内消费场景的绝对壁垒,用丰富的体验满足顾客“混沌”的情感需求,最大化捕获流量,提升客单价与复购率。
四、实践指引:我们的下一步行动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
1、品类坚守:依然深耕“新疆菜”这一我们拥有文化基因与认知优势的核心品类。
2、赛道选择:依据“赛道沉降论”,新开店将主攻“快餐”这一更具韧性的赛道。
3、模型落地:依据“纺锤形模型”,我们的具体形态将是:以“新疆拌面”为快餐核心,向下辅以烤包子等新疆小吃,向上提供套餐化、体验感更强的“轻正餐”选择。
结语
餐饮的竞争,最终是认知的竞争。这套从泥泞中摸索出的理论,是我们下一步进行品牌定位、空间设计、产品结构规划及运营管理的总纲领。它帮助我们在一片迷茫中,找到了那根可以依循的战略绳索。
环境的起伏是常态,但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希望我的这些思考,能为您带来一丝启发。
作者:亮哥的餐饮系统论
写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