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爆店新样本!仅开3店,却自建底料厂
大龙 · 2025-11-05 13:44:09 来源:火锅参见 318
真正的下沉“蓝海市场”到底什么样?
近期,火锅餐见深入山西汾阳,探访了一家藏在城乡结合部的火锅 “爆店”,不仅稳居火锅好评榜TOP1,连工作日午市都能座无虚席。
对于寻求稳健发展的区域品牌而言,这家店有哪些借鉴意义?
店均榜1,10余年做爆下沉市场
最近,餐见君去到汾阳的相里府火锅,一个既不在市区,又没有高人流量,仅凭城市边缘的成熟社区、回头客就实现稳健发展的火锅店。
与常规人气店、流量店不同的是,相里府选择了一条看似“笨重”却极具韧性的道路,虽然只有3家直营店,却自建底料厂、采用数字化管理等一连串反常规打法,打穿下沉市场的种种不可能。
经过与创始人的深度交流,火锅餐见发现了相里府做好下沉市场的4个显著优势。
深耕城乡结合部,做透“家门口”的熟客生意
在驱车去往相里府的路上,餐见君就觉得极为不寻常,周围几公里遍布多个汾酒厂,做酒生意的门店,而酒香四溢的乡道,一家带有巨大门头的火锅店显得极为突出。
创始人透露,从2012年第一家仅十几张桌子的小店开始,到后来在孝义开拓的分店,选址都遵循这一原则。“店开在城边上,边上都是社区。”
这种选址策略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运营成本相对可控,赋予了品牌在产品和服务上更大的投入空间;另一方面,目标客群明确,周边注重性价比与便捷性的家庭客群和回头客。
尽管在选址上没有绝对优势,但相里府用稳定的品质和亲民的价格最终赢得了市场,使门店成为当地家庭聚餐、生日宴请的首选之地。
自建底料厂,死磕“纯植物油”锅底
在牛油火锅称霸的天下,相里府打却采用“纯植物油”作为差异化招牌。
“这跟我个人喜好有关,我吃不了太重味道。”创始人表示,这种个人偏好让她敏锐地捕捉到部分消费者对清爽、无负担锅底的需求。为了从源头把控风味与品质,她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重资产”的决策,投入几百万自建底料工厂,更彻底地把控风味。
在体验中,餐见君也发现,所谓植物油锅底,颜色与常规产品并无差异,拿麻辣红汤锅来说,既有麻辣醇厚度,又极具清爽感。现场有顾客告诉餐见君,吃习惯后,去别家找不到这个味儿。
在风味差异化艰难探索的当下,找到自身风味的独特优势,让风味特点天然形成消费粘性,也是品牌打造竞争壁垒的关键一步。
丰富SKU打造高性价比,满足“一站式”用餐需求
做周边几公里的生意,就要了解周边客群的真需求。
相里府经过多年摸索发现,周边客群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并且家庭聚餐、朋友聚会较多。在产品线根据客需进行了调整。
从产品上看,呼伦贝尔腌肉、各类高价值感牛肉作为主推,手工菜品,如手打牛肉丸、奶皮子、现打果汁等成为亮点产品。此外,品牌还融入了海鲜、活鱼现杀等,作为多样化选择。
对于海鲜产品,老板却认为,海鲜的点单率不一定最高,但它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不仅优化了门店的品类结构与消费感知,让顾客觉得有面子,而且价格还很亲民。
从产品类别来看,菜品的多样化看似增加了后厨复杂度,解决的却是顾客一顿饭解决所有需求的痛点,极大地提升了消费体验和客单价。
而给予顾客高价值,让顾客有得选的背后,是在小镇也能吃到大城市有的多样化、品质感。才是这类火锅店的经营哲学。
拥抱数字化与通岗制,向管理要人效
一个开在小镇上的火锅店,要不要做数字化、saas体统?
相里府做了个反常测试,让店里年龄较大的阿姨学会了使用流程化操作,拿进货来说,从进货量、转切出品量,到食材损耗,都有明确的流程与规范。店里阿姨习惯了这套流程后还自豪地说,别家餐饮店“不规范”。
其实,相里府创始人很早就意识到,从一家店扩展到多家店,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管理,不能永远靠老板盯店,需要用系统来提升人效。她坦言,“你要解决的是通过流程来解决问题。自己不在店里,还能保持甚至做得更好。”
此外,门店积极探索通岗制,比如,有的店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果汁出品,也能提升收入,甚至是提升大家的积极性。
透过相里府火锅,我们可以看出,下沉市场经营的关键不在于追流量,而在扎深根。品牌通过社区选址锁定熟客,靠自建供应链把控风味,用数字化与通岗制提效,用“重投入”换顾客的强粘性,这也是其打造下沉品牌构建长期性的生意逻辑。
4大逆袭样本破解下沉困局
在下沉市场,火锅店单纯靠低价厮杀早已难以为继,而那些成功实现逆袭,或长期经营的品牌,早已探索出下沉市场的破局路径。
做足质价比,更要让价值超预期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并非只图便宜,他们对价值同样敏感,甚至更为挑剔。一些品牌致力于实现高质价比,即让消费者感受到品质远超价格。
比如发源于北方市场的熊喵来了火锅,其在下沉市场的快速崛起得益于优质平价策略。
为实现这一点,熊喵来了一边靠源头直采给消费者带来优质原切牛羊肉;一边通过优化门店动线、提升人效降低运营成本,最终让客单价在70元上下,实现 “吃好又不贵”。
在体验感上,熊喵来了设置有10多种免费甜饮品、免费儿童套餐、鸭血豆腐,给予顾客更多超值体验。
下沉市场的竞争本质是效率与价值的比拼。品牌需要通过供应链优化和运营提效,将节约下来的成本反哺给产品品质和终端售价,为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体验。
采用“蜂窝战术”,让门店密度强化品牌
与全国性品牌广撒网式的扩张路径不同,一些区域通过在特定区域进行高密度布局,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心智。
像发源于河南新乡的员和记火锅,品牌采用联营共创与区域深耕不断开拓市场,人均消费约50元,日翻3台以上,成为当地消费者心目中的“区域顶流”。
其核心打法之一是“联营共创”模式,即所有门店均为直营,但店长、厨师长等核心岗位均可投资入股成为合伙人,甚至连洗碗工和服务员也参与营业额分红。这一模式将员工利益与门店深度绑定,使员工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极大激发了团队的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热情。
在扩张策略上,员和记深耕中原地区,在河南、山东等地开出不少直营店,通过区域密集布点,最大化供应链和品牌营销的协同效率。
在下沉市场,深度远比广度更具战略价值。高密度布局不仅能饱和攻击区域市场,强化品牌在本地消费者心中的首选地位,更能通过供应链和物流的集约化,显著降低单店运营成本。
给予更多实惠、超值体验
高性价比模式,在下沉市场很是奏效。
在餐见君印象中,虾火锅,如王婆大虾、虾吃虾涮等,在下沉市场表现强劲,很多门店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其模式为先吃虾后涮菜,不仅可以一锅两吃,满满一锅虾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满足感,人均四五元实现吃虾自由。不止是产品多,再加上免费的凉菜、南瓜汤等,把超值体验拉满。
不管是虾火锅还是鸡火锅、鱼火锅,这类有料火锅都有一个特性,产品从锅底就开始做价值累加,涮菜只是口味调剂,实惠才是下沉市场的法宝。
文化认同与在地化,做“自己人”的火锅
相比全国性品牌,区域品牌拥有天然的文化近亲性。巧妙融合地方饮食文化,甚至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消费场景,能极大地激发区域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从而建立深厚的品牌忠诚度。
这方面,季季红火锅的家乡味与年轻烟火气是个亮点。在口味上,它以独创的植物油锅底为核心,在保留江西辣的同时,打出“辣而不油、香而不腻”的健康标签,精准匹配了本地食客的味蕾。
在场景上,季季红不断推出各类创新主题店,并积极与本地文化IP、音乐节联动,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与Z世代同频的年轻潮流社交场,让吃火锅成为一种兼具文化认同和时尚趣味的体验。
在下沉市场,文化共鸣是最高效的营销,特别是来自高线城市的火锅品牌,不能只是降维,更要学会融入。通过产品口味的本地化微调和营销场景的情感化链接,让品牌成为当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最后
火锅行业的这些反常动作,清晰地指向餐饮业正在告别浮夸,回归本质。无论是高端下沉、快餐化还是区域深耕,成功的路径无一不是围绕着提升效率、体现本地人情味,以及塑造价值。
对于火锅店老板而言,在关注同行新动作的同时,更应向内审视,我的供应链是否还有优化空间?我的门店运营效率是否达到极致?我是否为我的目标客群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转自:火锅餐见;作者:大龙
写评论
0 条评论